【沈姓名人】南朝著名文学家---沈 约

    中华沈氏网 2009年8月15日 沈氏


  

沈 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今浙江吴兴)。南朝著名文学家。

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他的父亲沈璞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被杀。沈约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他刻苦攻读,博通群籍。刘宋时代,任蔡兴宗记室,人朝为尚书度支郎。南齐初期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家令,深见宠信。后来又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出为东阳太守。齐明帝萧鸾即位后任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南齐末期,他积极参预萧衍密谋代齐自立的活动,曾经为萧衍拟定即位诏书。萧衍建立梁朝后,沈约被任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逝世后谥号“隐”,故后人也称他为“隐侯”。

沈约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硕望,深于世故,所以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诗文作家,而且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信》十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以及《四声谱》等。所撰《宋书》流传至今,是“二十四史”中的一种。

沈约是讲求声律的“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齐、梁之际,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沈约把同时人周□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归纳出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要求在诗歌中使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除了四声说以外,他还提出了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八病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唐朝人的记载,因而有人怀疑沈约本人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过这一说法。但据郭绍虞的考订,认为唐朝人把八病说的首创者归于沈约,应当是有根据的。至于“八病”的具体内容,后人的解释虽有不同,但大抵是诗歌声律上的各种禁忌,其规定极为苛细,连沈约自己都不能做到,不过更重要的是,诗歌声律论的提出,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而且影响到骈体文,促使作者更加注意音节的铿锵优美。

沈约在文坛上负有重望,齐、梁两朝的许多重要诏诰都是源于他的手笔。他的诗文数量极多,据《梁书》、《南史》所记载,共有一百卷。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遗文为八卷,除了那些例行的公文外,大量的赋、论、碑、铭,都足以表现他的“高才博洽”。如《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文辞典雅,用事得体;《梁书》记载《郊居赋》,洋洋洒洒,以矫情掩盖牢骚。相比之下,《高松赋》、《丽人赋》反倒具有情致。《与徐勉书》自叙老态,写得十分形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世竟因此而有了“沈郎腰瘦”这一典故。现在的诗作,除郊庙乐章外,尚有一百四十余篇,一部分是拟古的乐府,侍宴和应制之作也不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平稳工整。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是描写山水景物和离别哀伤的诗,为数不多。山水诗中的《早发定山》、《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石塘濑听猿》、《宿东园》,都可以列入优秀作品之列,其中的名句如“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描写离别之情,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感情深沉真挚,在艺术技巧上也富有独创性,后代有不少名篇隽句都从中脱胎而来。他还有一组《怀旧诗》共九首,每首悼念一位已经作古的朋友。写得最好的一首是《伤谢眺》:“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杜甫怀念李白的诗。他的另一组《八咏诗》体裁介于诗、赋之间,不仅文体具有特色,而且情韵兼备,时号绝唱。其他如乐府诗中的《临高台》、《夜夜曲》,在当时也是上乘之作。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沈约,说他不如鲍照、谢灵运,“然在萧梁之代,亦推大家,以边幅尚阔,词气尚厚,能存古诗一脉也”。钟嵘《诗品》列沈约于中品,说他“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其工丽为“一时之选”。沈约还精研佛典,《广弘明集》中曾经收录了他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他的存世之作,张溥辑,为《沈隐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分享按钮>>【沈姓名人】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的记者---沈荩
>>【安氏当代名人录】中国美术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安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