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网新闻】湖北襄阳朱家岗“咸丰族碑”析

    中华朱氏网 2015年2月9日 自撰


 

                 朱家岗“咸丰族碑”析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朱家岗,立有一块族碑。碑文如下:

  君子将营宫室,先立寝庙。所以妥先灵,崇祀典,水源木本,以示莫忘也!

  吾祖系出紫阳,自海渊公徏处于兹,传数十世。户口日增,墓庶祠宇之建,事尚未果。道光9年春(1829年)商议:五房族众,咸愿捐资,置基地三亩,作四十七串。岁歉资,多未齊(齐)价,仅足偿其半。乃将所置基地,尚未归取。计难终止,费资无出。于十六年(1836年),开垦祖遗业域,稞租三串。历年积蓄。二十三年(1843年),归赎基地,又卖瓦房三间。二十九年(1849年),建寝室一座,廊房二间,门楼一所。但碑有所棲,地未告幸。际逢年,众以勇跃解囊,共襄盛举。庶于水源木本,稍报万一矣!

                   承管人  三房 庠生(秀才) 仲瑶

                                四房                   正

           捐资者:大房共50人  二房13人  三房25人  四房51人  五房 17人

                                                                               大清咸丰二年(1852年)季仲冬月

                                                                                                     朱氏传世合族

   这块立于162年前的族碑,带给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当今中国人,一些什么样的历史性信息呢?

  愚以为有以下四大信息:

  一、生不忘祖。人世间的劣根性之一,是数典忘祖,不虑来路,忽视先贤。相反,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便是尊重出处,敬重先辈,生不忘祖。朱家岗的朱氏先人,就遵从了这一美德。他们明确强调:在盖好自己住的房子之前,就要把祭祖的寝庙建好——要像水不忘源、木不忘本一样,不忘自己的发源之祖。

  二、重视凝聚。建祠堂的作用,主要在于凝聚族人。1829年—1852年,是个什么年代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夜。这时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全国民众,一盘散沙。此次战争中国失败,朝廷忙着向外国列强割地赔款。朱家岗的朱氏先人,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一门心思建宗祠。其重视凝聚族人之心,显得格外瞩目。

  三、势小心大。从其碑刻捐资者人员看,这一支朱氏宗人,当年仅有156户。区区百多户就敢集资建祠,实在说明其势小心大。而从其全族一年仅能收入三串钱看,其当年的确是财力贫乏。查阅资料得知,三串钱为3000个铜钱,当时相当于三两白银,折合今天价格约为840元人民币。“一年攒840元钱就敢建祠堂” ——其聚沙成塔之心,何其珍贵!

  四、持之以恒。从道光9年(1829年)商议捐资建祠,到咸丰二年(1852年)建祠成功,共计有长达23年的漫长时日。这种“穷尽23年去耐心干成一件事情”的持之以恒之心,令今天的后人景仰。

          (“湖北襄阳市朱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朱道钰   撰于2015年2月9日)

 

 

 

 

 

 

 

 

 

 

 

 


分享按钮>>【朱氏网新闻】 【朱氏家谱源流】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朱家岗朱氏辈分排序
>>【师氏网新闻】关于春节期间收集师姓历史文化资料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