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曹村终称“第一

    中华曹氏网 2012年6月18日 曹晓杰


文风渐盛,进士辈出,瑞安曹村终称“第一”
“中华进士第一村”考

 

 

曹村中华进士第一村牌坊。

▲据村中老人说,曹豳的住处就在这里。曹豳的《春暮》“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就在此处触景生情而作。现在池塘被青草淹没。

 

▲北宋年间的石马槽,已有千年的历史。

 

▲曹村的进士陈列馆。

 

村中老人展示曹家家谱。

 

散落在曹村乡间千年的石桥板。


曹村距瑞安市区18.7公里,温州市区64公里,地处飞云江下游南岸。后晋年间(936-947),曹氏第十一世祖曹霭、曹霅、曹昌裔三兄弟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迁居许峰。经过200多年的繁衍,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家族,从此许峰就叫曹村。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曹逢时首登进士第,曹村文风渐盛,一时人才辈出,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2003年,曹村人集资20多万元,新建牌坊,上书“中华进士第一村”。然而,曹村究竟有没有资格称“中华进士第一村”呢?瑞安市旅游局邀请笔者对此进行考证。

中国古代进士

考证中华进士第一村,主要是考证曹村进士的人数,看它是否全国第一。

何谓进士?进士“意即贡举人才”。我国古代从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采用分科取士,通过公开考试来选用人才,史称科举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最科学、最民主的选官制度,考卷面前人人平等,“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

唐代进士考试一年举行一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这种考试是取得出身资格的考试,具备了做官的条件。真正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释褐试”。

宋代进士考试最先一年一次,后来改为三年一次。宋代为防止考官舞弊,规定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牒送国子监、转运司考试。考试合格,即赴礼部应试。宋代赵匡胤增加了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合格才称进士,所有考生成为“天子门生”。殿试及第即行授官。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南宋以第三名为探花。这是“正宗”的甲科进士。

宋代有特奏名进士。《宋史》记载:“凡士贡于乡而屡黜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数举,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另籍其名以奏,经许附试,故曰特奏。”这是皇帝恩赐的进士。

明清进士考试也三年一次,考试科目按旧制。乡试之后,各省举人(省城考试中举称举人)集京会试。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题,考试形式重八股。考中称贡士,然后再参加殿试。殿试后进行授官。清朝一甲前三名也在殿试后授官,授翰林院修撰和修编。其他进士还要进行朝考,按等第分授庶吉士、侍中、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再次授推官、知州和知县等。

除了文科进士,还有武举进士。《通典》记载:唐武举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由礼部主持。考试的项目有马射、步骑、平射、马枪、负重等,高者“授以官”。宋代武举三年一次。明朝洪武十三年(1387)朱元璋采纳礼部的建议,“立武学,应武举,其武臣子弟令于各直省应试。”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采纳太监汪直的建议,诏武举,乡试、会试按“文科例”。清代武举与文举一样,各省武子集京会试、殿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武进士。

曹村进士八十二

对照以上历代有关进士史料的记载,来看曹村进士的人数。

根据明代嘉靖《瑞安县志》、万历《温州府志》、清代乾隆《温州府志》、嘉庆《瑞安县志》及《瑞安市志》的记载,曹村甲科进士26人、武进士3人、特奏名进士23人。

另据万历《温州府志》,乾隆《瑞安县志》、《曹氏族谱》记载,南宋曹村有20人参加荐举考试,而且都做了官。包括国子荐曹应时、曹子展,大理司直曹郸,淮西安抚司、福建提刑、婺州知州曹镇;乡荐有宁海教授曹礼等。按照唐朝以来的规定,九品知县以上的官吏由进士担任(恩荫、军功、捐纳买官除外),他们都是朝廷中央和地方的命官,进士中举毋庸怀疑。这是曹村人讲的荐举进士。

《曹氏族谱》还记有10名进士。他们是宋代曹良驷等7人的特奏名科。特奏名即恩科,是皇帝照顾年老屡经礼部殿试落第举子的考试,一般多能考上。还有太学进士曹莘老、胄贡进士曹澜孙和漕贡进士曹穆孙三人。

总之,曹村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两百多年一共出了82名进士。其中甲科进士26人,武进士3人,特奏名进士30人,荐举进士20人,太学进士1人,胄贡进士1人,漕贡进士1人。其中南宋进士80人,元代1人,明代1人。这82位进士中有曹逢时、曹叔远、曹觱、曹邰四世甲科蝉联;曹豳、曹愉老,曹觱、曹邰,曹绛、曹沂,曹良平、曹犀孙,曹大同、曹元发,曹元直、曹穰孙,曹舜清、曹穴,曹弥昌、曹文基8对父子连科;曹黼、曹子辰,曹茂冲、曹沂孙,曹翁馀、曹应甫,曹煜、曹经同年登科;曹叔远、曹豳、曹觱、曹元发、曹良朋5个侍郎。

曹村缘何多进士

一个曹村出了这么多的进士,在我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首先,曹村地理条件优越,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环境。曹村物产丰富,盛产稻米、豆麦、柑桔、杨梅、板栗、枇杷、竹木、青瓷花瓷古瓷碗,拥有酿酒、缫丝、印染、水碓、油车、豆制、素面等作坊,经济实力强大。曹村位于闽浙交通要道,是瑞安主要商业集散地,工商发达,经济繁荣。

其次,曹村民风朴实,勤耕善读。曹氏家族为了发展耕读文化,设立学田功名田产,用于延师兴学,奖励功名,资助学子上京赶考。在曹村,曹绛创办风岗书塾,曹豳建起虎邱书院,延请名师,教育子弟。由于曹氏宗族大力提倡“读书荣身”,读书做官的儒家思想在家族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便于曹村子弟入京太学深造和应试。南宋之前,我国封建王朝的国都大多建在北方,前往西安、开封赶考,路途遥远,对南方人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进士很少。据《温州市志》记载,在唐朝温州地区只有8个进士,北宋25人,到了南宋激增至1346人。这说明都城的远近,对各地考取进士的人数起到一定的作用。

名副其实“第一村”

根据现有报刊网上的报道,全国称为进士村的有很多,但冠以“中国第一进士村”的只有浙江宁波鄞州的走马塘村。最近笔者走访了该村,据陈氏三十二代孙、进士馆负责人陈隆昌老先生介绍:他们2000年称“中国第一进士村”。根据《四明走马塘陈氏五房谱》的记载,北宋端拱年间,江苏长洲进士陈矜出知明州,卒后葬于鄞南茅山。其子陈轩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为父守墓,带着家眷定居走马塘。经过宋元明三朝,该村自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至明代思宗崇祯四年(1632),六百多年共出进士76人。其中北宋6人,南宋54人,元代10人,明代6人。

曹村进士82人,在我国历史上中进士的总人数超过宁波走马塘。因此,瑞安曹村是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中华进士第一村。

相关链接

全国多少进士村

根据现有报刊网上的报道,全国称为进士村的有:

秀水进士村:位于广西富川县北部的漓江边上,全村姓毛。唐至明清期间中进士22名,宋朝16名。

江头进士村:位于广西桂林市北郊的灵川县九屋镇。明清两代,该村出秀才上百人,举人27名,会试贡士8名,进士8名,庶吉士7名,武生4人。有父子进士,父子庶吉士,父子翰林,四代四举人,五代知县,三代庶吉士。

南社进士村:位于广东东莞市茶山镇东南。南宋末年至清代,该村中秀才29人,经过考试和诰封进士、举人十余人。

大济进士村:位于浙江庆元县松源镇。自宋仁宗天圣二年至理宗宝四年(1024—1256),出现26位进士。

大母进士村:位于浙江芦茨乡龙门湾,晚唐诗人方干的老家,又称白云村,后来因该村方氏后裔曾有18人中了进士,所以又叫进士村。

理坑进士村:位于江西婺源县沱川乡。几百年来,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

澄渚进士村:位于福建莆田市西天尾镇。唐天宝十一年(753),该村林披登第授官职。其九子先后登科,官居刺史,即唐代兄弟九刺史,世称“九牧林”。南宋、明、清,有50余人中进士、特奏进士、赐同进士等。

开闽进士第一村:位于福建宁德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廉村原名石矶津,是唐朝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乡。

 


分享按钮>>曹家大院
>>探访三国群雄后裔江南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