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全集名人荟萃

    中华魏氏网 2011-10-19 9:49:36 万家姓


魏 颗: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魏 绛:即魏庄子,魏犨之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徒于霍(今山西省霍州)人。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59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魏 斯: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间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 冉:战国时期楚国人,曾在秦任将军,后被拜相,封于穰(今河南省邓县),号穰侯。

魏 相: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人,西汉丞相,宣帝时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其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魏 延: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后被封为南郑侯。

魏 舒:西晋任城樊(今山东省济宁)人,晋武帝时为司徒,其人能断大事,为时人所推崇。

魏 收: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人,北齐史学家。北魏时曾任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以才学闻名于世。曾编撰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

魏 徵: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魏 胜:字彦威(1120-1164),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省)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于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

魏 源:原名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晚年任高邮知州。近代著名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变革。魏源不以诗名,但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鸦片战争时期的许多名篇,感情炽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还有许多山水诗写得气象雄伟,瑰丽悦目,有的还具哲理意味。魏源的诗风格遒劲,激越奔放,但律诗用典较多,显得费解,韵味不足。著有《古微堂诗集》和《清夜斋诗稿》。

魏 叔: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后代现居寿光侯镇黄桥。有一支在东北吉林扶余五家站镇,黑龙江省鸡西市。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伯阳:东汉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炼丹术家,著有《参同契》三卷,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参照会同契合为一,为我国思想史重要著作。

魏了翁:四川省蒲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其所著《鹤山全集》强调“正心、养心”,推崇朱熹学说。

魏忠贤:明代河间肃宁(今属河北省)人,少无赖,自宫后改名李进忠。万历时入宫为宦官,后乃复姓,赐名忠贤。熹宗即位,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他密结大臣为援,以犬马声色媚帝。天启三年(1623年)掌东厂,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排斥异己,专权揽政,参阅奏章,斥逐言官,纵容校尉,横行肆虐,迫害东林党人。次年,杨涟疏劾其二十四大罪,魏大中等七十余人又交章论其不法。遂兴大狱,大臣被罢逐者数十人,凡不附己者一概斥为东林党人,并杀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广建生祠,时有「九千岁」之称。思宗即位,黜职,置凤阳。行至阜城(今属河北省),闻逮治令,遂自缢死。

魏良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寄居太仓(今属江苏省),明代戏曲家,昆腔的创立者。其所著《曲律》一书对以后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魏大同:山东省寿光籍,魏叔的后代。清末迁至吉林扶余五家站镇,民国时期考入清华大学。曾任中华民国诸多省份最高法院院长。后代有留在东北的,也有去台湾的。详情见扶余县志。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斯,魏文侯(?-前396年)中国战国时魏国统治者。姬姓,魏氏,名斯。前445年继魏桓子位,前403年与韩、赵两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前396年卒。 魏文侯被司马迁归于《史记•儒林列传》,被赞为“好学”。魏文侯经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传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请教。又任用法家的李悝为相,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魏国经过变法国势强盛,先后以乐羊为将攻灭中山国,以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五城。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黄为上卿,改革政治,兴修水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伯阳:(约100—170):东汉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唯有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著作: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他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後世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很大,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魏 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侯。

魏 收(505-572),字伯起,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15岁已能属文,显露才华。入仕后,曾任太学博士等职。26岁迁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在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齐,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魏 徵:一作魏征,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 胜: (1120~1164)中国南宋勇将。字彦威,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七月,聚众300人起义抗金,攻克涟水(今属江苏),智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乘势收复附近诸县,自以知州兼都统制的名义,招募义勇,整训队伍,声势大震。八月,金军围困沂州(今山东临沂)苍山义军,魏胜率军往救,至苍山脚下遇伏,单骑掩护部队上山,被500金骑包围。他驰突四击,战马中箭,步战突围,与部众会合。遂又回师海州,引诱苍山金军撤围来攻,激战中他面部中箭,仍坚持督战打退金军。十月,因攻授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后又在海州屡败金军,威名日盛。隆兴二年(1164)八月,改知楚州(今江苏淮安)。十一月,金军偷袭清河口,魏胜孤军无援,苦战竟日,中箭身亡。

魏云中,字定远,号震彝,兵部侍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生于上党郡武乡县魏家窑村。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中举,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与同乡程启南联捷同榜进士,被外放项城知县;因考核“税显民安,政绩卓之”,升为御史,奉调回京;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因“例转甘肃佥宪”,桂冠归田;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复出,任通州兵备道,召为尚宝卿;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冬,屡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十二月,被魏忠贤阉党寻隙罢归;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被重新启用,官拜兵部右侍郎,同年又奉旨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师都城戒严;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九月,李自成、张献忠、王嘉胤、罗汝才数股义军涌入山西,魏云中虽极力剿捕,但捉襟见肘,收效甚微,遭廷臣弹劾,再次被罢官家居。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与世长辞,终年64岁。
  
魏忠贤,初名进忠,号完吾。明代熹宗年间大宦官,河北肃宁人。年少时无赖成性,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曾娶妻冯氏,生一女。因赌博输光了钱,负债又多,躲入酒店藏匿,被赌徒索债揪住槌打辱骂,羞忿至极,恚而自宫,改名换姓叫李进忠,逃到北京,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选入宫,复称本名魏进忠。他投靠在熹宗奶妈客氏手下,曲意迎逢,深得客氏宠爱。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也一步登天,任命为宦官二十四衙之首的秉笔太监。秉笔太监近侍皇帝,批答奏章,传达圣旨,制约内阁,有二皇帝之称。魏忠贤目不识丁,正由客氏之故,才担任了这个要职,被熹宗赐名忠贤,权倾宰相。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兼掌特务机构东厂,更加炙手可热,朝廷内阁完全由魏忠贤走狗掌握,他们竞相拜魏忠贤为父、为祖父,自称干儿义孙。魏忠贤阉党核心人物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天启五年(1625),兴大狱,杀东林党人杨涟等,激起民忿,江阴、苏州等地发生民变。天启六年(1626),浙江巡抚潘汝桢首倡为魏忠贤立生祠,接着各地效仿,生祠遍布全国。祠中供有魏忠贤塑像,行人经过要行五拜礼,呼九千九百岁。魏忠贤自称九千岁。内阁拟旨,将“朕与厂臣”联名并称。更有人提议把魏忠贤列为圣人与孔子并尊,认为魏忠贤贡献高于孟子。全国上下疯狂效忠于一个皇帝家奴,由此可见明朝政治腐败到何种地步。1627年,明崇祯继位,贬客氏,黜魏忠贤,发配去凤阳守坟,半道命逮治,魏忠贤畏罪自缢而死。
  宦官是中国封建集权制度的肿瘤,它始终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而周期性地为祸社会,流毒全国,给当时的政治带来危害,给当时的人民带来灾难。绝大多数宦官,都是自小入宫,有个别野心家还自阉入宫,更多的是家贫为阉寺,或犯罪为阉寺,如赵高就是一个罪犯。由于宦官是刑余之人,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宦官处在深宫之中,目睹皇上及嫔妃花天酒地的豪奢生活和不可一世的权势,日久天长,也染上权力之欲。特别是宦竖多不知书,魏忠贤就目不识丁,因此不懂礼义,又不知稼穑之艰难,那能体恤人民疾苦。因此宦官一旦擅权,十之八九皆为祸患。所以个别宦官的贤明,不能改变整体宦官的卑污。宦官的身份是奴才,他们掌权本来就不合法,而是假借皇权以肆虐,如同狗仗人势。大多宦官奴性十足,是十足的“狗奴才”。尽管宦官多数遭遇可悯,但他们“狗奴才”之本性,也自其遭遇和地位所铸成,无法为他们唱赞歌。赵高乱政,加速秦王朝的覆亡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宦官是专制制度的毒瘤,制度不死,宦官不灭,这就是一代又一代宦官肆虐的根本原因。

魏叔: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湖南宝庆人(今邵阳人)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近代思想启蒙先驱。
 

魏金山中将
  魏金山(1927.4.5-——),山东省蓬莱县平畅乡魏家村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连指导员、第三野战军师作战参谋。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作战训练科副科长。回国后,任华东军区军训处参谋,南京军区军训处科长,团长,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海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93年12月退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魏镇少将
  魏镇(1895-1973),字屏藩,湖南省邵东县魏家桥长冲口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18年入保定军官学校,保定军校第八期、陆军大学特叁期毕业。直皖战争爆发,任国民革命军中尉排长,参加过北阀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9师第4团营长、团长。其时,红军第四师副师长宋涛,在海陆丰被粤军围击,逃往湖南,至魏处,被魏留任副团长。事发,魏掩护资助其走避香港。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被调往广西31军135师任副师长,兼405旅旅长。次年台儿庄战役前夕,奉命率405旅离开广西,担任津浦路的正面战斗,与日军狄州立13师团对峙,组织3次伏击,消灭不少日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随后奉调武汉代理135师师长。8月率部在霍邱、张家土旁等地与日军作战,突接“母逝、妻亡、女夭,速归”的电报,魏深感敌氛方炽,国难正殷,不以奔丧之私,贻误戎机,含悲率部激战获全胜。10月与138师合编为135师,任师长,10月30日奉令突围。任188师师长,奉调广西整训。1940年1月1日,率师参加昆仑关战役,与日军激战4天,5日在山墟与日军第五师一联队拼杀一昼夜,日军逃向南宁时,仅剩残兵300左右。战后,当地建纪念碑以志其功。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重开内战,魏不愿同室操戈。时白崇禧委以第48军军长之职,魏置之不顾,即回邵阳,任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兼宝永警备司令部司令,邀宋涛任副司令。任内率警备部队清剿土匪,安定社会秩序,修建邵阳公医院,多方抑止国民党特务的反共活动,多次营救中共邵阳中心县工委书记龙仲,释放地下工作人员和进步人士;支持《劲报》的进步言论;向中心县工委提供军政情报,在司令部院内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开展活动。1949年1月任湖南省军管区副司令,兼任宝永警备司令部司令,以桂系的旧关系,与白崇禧虚与委蛇,劝其勿忘“两广事件”的教训,其时厂国民党国防部令湖南征兵3万,魏在程潜省长的支持下,以未拨征兵经费为由故意推延,后拨来金元券,魏又电:“券不顶用,速拨银币”。当时国库金银已密运台湾,白束手无策,只好允予“宽限时日”,致使征兵未成。8月5日魏与宋涛在邵阳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第55军副军长。1950年12月率部赴广西剿匪,胜利完成任务。1956年2月转业,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任。是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逝世,终年78岁。

魏天禄少将
  魏天禄(1908-——),湖北省天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7师21团连指导员,第20团政治委员,第6师18团政治委员。红2、6军团会师以前,红3军供给部部长是卢金山,红2、6军团会师后,卢金山逃跑,由范炳生继任2军团供给部部长。范炳生牺牲后,周佐汉继任2军团供给部部长。周在打下津市后搞腐化,而且2军团供给部会计科科长也因腐化堕落被枪毙。为了加强党对部队后勤工作的领导,红2、6军团供给部开始建立政治委员制度,魏天禄任红2军团供给部政治委员,红2、6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时,红2军团供给部改为红二方面军供给部,任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调到新四军,历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1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处主任,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第6师16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直属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天目山和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吴淞要塞区副政治委员,淞沪基地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部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魏传统少将
  魏传统(1908-1996),四川省达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魏传统离开达县中学,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3军政治部秘书长、宣传科科长,第5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西路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干部教育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四川省委秘书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副政治委员、院长,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长四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总政治部宣传顾问,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常务会长,1984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成立时任首届会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晚年常写五言、七言绝句,他写诗自称“八次过关未断头”。1996年8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著有诗选《追思集》等传世。

魏佑铸少将
  魏佑铸(1919-——),山东省莱芜县人。就读于济南私立东鲁中学、北平市立一中。当时以“鼎九”、“鲁舟”的笔名在《北京晨报》发表爱国文章。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到苏鲁边区从事抗日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苏鲁边区抗日义勇总队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游击3支队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3大队营政治教导员。1940年任新四军3师7旅24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6纵团政治委员,三下江南作战时与敌军坦克遭遇,部队不知所措。当即稳定队伍,指挥部队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将敌军坦克炸毁。1948年任6纵16师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127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肺结核病离职休养,1953年任海南军区兼43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6年任47军政治部主任,后升任军副政治委员。1961年任海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67年任广西军区第三政治委员,1968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1977年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政治委员,1982年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魏国运少将
  魏国运(1914-——),湖北省监利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4师12团排长,红2军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参谋处参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队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股长、科长,军委总总参谋部1处5科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5师13旅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处副处长,江汉军区鄂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空军工程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魏洪亮少将
  魏洪亮(1915-1990),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彭杨步兵学校政治营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红1师13团总支书记。长征结束后,任红1军团红1师13团任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斗。这次战斗,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15军团,均派部队参战。当时13团团长不在,13团由魏洪亮指挥。按部署,13团于夜间两次突击均没奏效。急得红1师师长陈赓跑到13团询问情况。这时3连连长王茂全(后授少将衔)来报告,3连有个司号员,在第二次突击时一直摸到了敌人碉堡底下。陈赓立即命令这个司号员担任第叁次突击的向导。红4师12团团长邓克明(后授少将衔)带着三挺重机枪路过,听说魏洪亮两次失利,主动让三挺重机枪配合进攻。几分钟之后,突击成功了,13团在战斗中缴获了九挺重机枪,俘敌300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33大队政治委员,第23团团长,第9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任冀中军区9分区司令员时,有一次日军来袭,其夫人携幼子躲入地道,因洞中黑暗,空气稀薄,幼子啼哭不止,夫人为不暴露地道的位置,死死捂住幼子的嘴,幼子不幸窒息而亡。
  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旅长,1946年漕河头战斗,华北易耀彩的野战军第8旅和魏洪亮的独立第8旅,以奔袭的手段在一夜零半天的时间里,全歼敌第3总队3个团和直属队4600多人,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8军54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5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魏治国少将
  魏治国(1928.11-——),满族,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镇人。1946年初中毕业,同年参加东北民主抗日联军。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班长、排长,东北野战军某师宣传队副政治指导员,第四野战军某师保卫干事。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营副政治教导员,解放军某海军基地军训科副科长、海军舰队军训处科长。1958年入海军潜水艇学校指挥系学习,1960年10月毕业留校,历任教务科副科长、科长、训练部副部长。1978年秋回海军部队,先后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驱逐第2支队政治委员。1981年起任海军广州基地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在海军工作的38年间,到过祖国的所有海域,并两次率领编队航至南中国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一次到西太平洋组织水面舰艇、水下潜水艇与海军航空兵进行合同战术演练。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魏子卿少将
  魏子卿(1937.4.15-——),河南省睢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卫星大地测量学家。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现担任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从事测绘专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20世70年代,从事海上大气折光修正研究,为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实验提出折射修正方案。主持长测程气体激光测距仪的研制和测试。在我国首先开展卫星多普勒定位研究,提出我国卫星多普勒大地网布设方案,研制成功平差程序。主持完成全国多普勒网平差。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较早开展GPS研究;完成精密GPS绝对定位研究,提出单频数据消电离层定位模式,定位精度属国际先进水平。提出全国GPS大地网的布设方案,主持完成全国一级GPS网整体平差,制定“全国天文大地网和空间网联全平差”总体技术方案。主持制定广域差分GPS网技术方案,从事我国导航卫星系统的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全国卫星多普勒网的布测和平差计算”和“全国GPS一级网的研究与建立”。分别荣获1990年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3月被授予文职少将军衔。
  

魏长安少将
  魏长安(1938.3-——),山东省临朐县人。195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保密员、排长、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1989年任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现任江苏省军区政治委员。曾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学习深造。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晓晶空军少将
  (1955-2004.8.3)北京市人。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学员、副指导员、指导员、干事、秘书、处长、空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秘书长,空军指挥学院副政治委员。因病于2004年8月3曰在北京市逝世,终年49岁。
  

魏敏学:20世纪90年代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
 

魏中典 1940年生,山东微山人,现居北京大名堂。自幼学习书画、篆刻,深受生父教诲,师承大康,欧阳中石和李志敏教授。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书画研究班。现任北京大名堂主人、江苏大风书画社长、河北太行书画研究院顾问、中南书画院顾问、北七书画社顾问、北京官书院高级书画师、北京明星博艺文化中心副院长、北京湖社事业发展部长。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被中国友好城市交流展聘为名誉艺术家,中国现代文化艺术部誉为世界铜奖艺术家。作品多次在北京、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刊登,在中华世纪坛,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被多家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和刻石,并刊入十多部名家大典。曾为北京半亩园、河北天台寺、河南仁生堂、广东龙溪书院、汕头景和草堂、烟台龙王庙、江苏荣达公司和浙江紫薇馆等地题写匾额。并为中华百家姓始祖碑林魏氏始祖起源碑文书。作品被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港澳台和墨西哥大使馆珍藏。 自撰代表作:四米长卷中华世纪坛赋、泰山赋、华厦赋。
 

魏礼群,男,汉族,1944年12月生,江苏睢宁人,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十七届中央委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