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探源---邹氏的得姓
- 中华邹氏网 2009-2-18 16:48:23 万家姓
邹氏的得姓
在中国的姓氏中,邹姓也可以算得上一个比较大的姓了。它的得姓缘由,有几种说法:有的说,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开战,黄帝除去凶恶的蚩尤以后,将他所管治的善良人民迁徙到一个叫“邹屠”的地方(今河北省逐鹿县附近)。这些人的后裔先以地名“邹屠”为姓,后又分为“邹”氏和“屠”氏。也有人说,邹氏的得姓由来于春秋时的邾国,邾国后来改国名为邹,邹国被楚国灭亡后,楚迁邾人于邾城(今湖北省黄冈县附近),其子孙为怀念故国,便以国名“邹”为姓。第三种说法为,春秋诸侯争霸,江浙越国被楚灭亡,越王勾践的后裔流落浙南、闽北一带,其中有个叫无诸的人自立为闽越王。无诸姓驺(驺同邹),系邹姓先人。到汉武帝时反叛朝廷,被朱买臣统兵殄灭,徙其民于江淮间。以上三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笔者认为《寿明堂邹氏族谱》的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说:“以邹系姓,肇于考父”。考父又是谁呢?查阅古籍得知,考父又叫正考父,春秋时代的宋国人,为宋国有名的卿大夫,曾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位国君,功勋卓著,他的采邑为邹邑(今山东邹县)。由此追根溯源,可以一直上溯到上古时代的殷契。
殷契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玄鸟是一种长着人头的怪鸟,这段记述在今天看来,似乎近似神话,但考古学告诉我们:玄鸟又是上古商部落的图腾。在氏族社会中,人们还不了解父职在生育中的作用,而将怀孕看成是祖先的图腾进入妇女体内所产生的结果,这个传说恰恰暗示了这一点。由此看来,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契的传说应当不是面壁虚构的。殷契长大以后,协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舜帝赐他姓“子”,封于商,并兼任部落联盟的“司徒”。司徒即负责对氏族成员进行教化、安抚,以缓和部落联盟内部矛盾的官员。
400多年以后,商部落传到第十四代,出了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首领,名叫汤。汤不拘一格廷揽人才,从奴隶中起用了一位叫伊尹的人担任首相。伊尹很有才干,把部落治理得非常强盛,先后吞并了其都城毫邑周围的葛韦、顾、昆吾等十几个小国或部落,控制了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土地,成为东方一个强盛的方国。这时,统治中原地区的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桀残暴成性,人民不堪重负,纷纷叛逃。商汤抓住时机,兴兵伐夏,推翻了夏王朝,开始了商朝历时600余年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汤革命”。
商汤传十七世,第三十一位君王名帝辛,即纣王。纣王喜淫乐,性残忍,狂饮无度,穷奢极欲,弄得民不聊生。纣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子启,封于微(今山东梁山附近),人称微子启。微子启数次劝说纣王无效,反而被赶了出去。纣王的叔父比干出面劝说,还被纣王挖掉了心肝,王室内部也众叛亲离。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联合八百诸候伐商,两军会战于牧野,商军阵前倒戈,商王朝最后被灭亡。
武王伐纣,微子启没有抵抗,而是抬着棺材到武王军前乞降。周朝建立以后,按氏族的亲疏和功劳的大小“受民受疆土”。为达到“以商治商”的目的,武王接受其弟弟周公旦的建议,封纣王的独生子武庚为商后,留守商都。后来武庚举兵反周,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3年,平息叛乱,将殷商顽民迁到成周(今河南洛阳一带),并把商王朝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附近)改封给微子启,建立诸侯国,国号“宋”。
宋传位若干代至缗公。缗公死后其弟炀公继位,缗公次子鲋祀不服,杀了炀公,拥戴其兄(缗公长子弗父何)为国君。弗父何不接受,鲋祀便自立为厉公。弗父何有一个孙子,就是上文提到的正考父(又作正考甫)。由于正考父的采邑封在邹,所以他的一支后裔便以地名“邹”为姓。这就是《邹氏家乘》所说的“以邹系姓、肇于考父”的由来。而邹邑就是邹姓的发祥地,即家乘所说的“原夫邹鲁地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