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宗祠一条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华喻氏网 2010-12-11 12:59:01 喻刚伦


观宗祠一条街

     很早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个华夏宗祠,具体在什么位置,没弄清楚。还是泽先宗亲来到总会又谈到,才知到在渝北龙兴镇,一直有去看看的想法。今年小雪的前二天,参加<<中华喻氏通谱>>第二部编纂会议后,会长喻贵祥作东请编委人员午餐,谈及宗祠的话题时,便请示会长出车去龙兴镇。会长早有此意并亲自驾车前往,我便查找龙兴镇的方位.....。
     龙兴镇是重庆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人文景观为主,具有鲜明的巴渝特色的人文精神和民俗历史的文化气息。为发展旅游经济,龙兴镇恢复原有的街名、小巷名、院名和老字号商社并鼓励有钱人在镇上兴建家族宗祠,集休闲、娱乐、购物、吃住以及展示民风民俗的“巴渝民俗文化一条街”也建成投入使用。
     进入龙兴镇老街,街宽不过六米,均以青石条板铺就,石阶蜿蜒,整个街区深邃曲折。民居及铺面多为穿斗平房二、三层,小青瓦盖顶,竹木夹壁,白粉墙。少数四合院为火砖风火墙,彩绘雕刻,画栋飞檐,整个古建筑群高低层叠、错落有致,保留得相当完好。
     古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川剧座唱、茶馆评书等,使古镇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华夏宗祠”原为贺家祠堂,解放后被没收改为糖烟酒批发部,后来又一度是派出所的所在地。如今则被改建为“华夏宗祠”。未到华夏宗祠门前, 华夏宗祠四个闪光大字聂立在门上方,两边的对联是:寻根认祖华夏宗祠细说来龙去脉,探本求源家族谱牒详细远氏近亲,进入大门正方是一个“根”字,左边是一个族谱展柜,收藏着200余部族谱和50多个姓氏家谱。“华夏宗祠”内两侧由大理石沏墙边,每块大理石大约一平方米,块块大理石上都刻着各姓氏的来源,共有107块。拾级而上,第二层正中为炎帝和黄帝雕像,供着猪羊牛头等供品, 雕像两侧是石碑,碑上介绍了炎帝和黄帝的事迹。第三层始祖堂里面供奉着108个姓氏的始主雕像,分三排,按百家姓中“赵钱孙李.....”排列,而且都有雕像,而我喻氏却没有。会长贵祥立即和泽先、儒林、汉文、刚伦商议,我们也把始祖喻猛雕像请来, 供在堂上让族亲参拜。
    “刘家大院”原是清道光时(1821—1850)集地主、商人与实业家于一身的刘登吉的府邸,是重庆现存最完整的一处地主住宅。系三开五进,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外围封火墙高12米,不过管理员说,这刘家大院还是不能与当年的贺家大院比!管理员说当年的贺家大院有4个刘家大院的规模,后贺氏老房子改为育仁中学,新房子改为乡政府,因此已不复存在。
     在众多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龙藏寺,龙藏宫殿宇分为前后两殿,其建筑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自然,雕梁画栋,莫不精工,其木雕及石雕技艺最具突出代表性,其题材丰富,画面极富动感,呼之欲出。两殿神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龙藏寺原名观音庙,传说明初的时候,建文帝曾在此小庙避难。据《江北县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其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并改元“建文”,但其四叔燕王朱棣却发动兵变夺取了皇位,是为永乐帝。建文帝只得乔装僧侣出逃,避难入川。永乐四年(1406),建文帝在逃难途中夜宿隆兴场观音庙,天亮时追兵赶到,见建文帝藏身的神龛有蛛网盘结,便认为是人迹未到之处,随即向前追寻而去。建文帝因而得以脱险,终于到达邻水幺滩,在旧臣杜景贤处隐居,后世就建文帝脱险的小庙加以培修,命名为龙藏寺,在寺内竖碑,立“帝德神功”坊,命名小桥为“回龙桥”。
     观宗祠一条街对我喻氏今后修祠建堂,或许大有可借可取之处。
                                         

                                                       总会办:喻刚伦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