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家莊》竇氏家譜前言及來歷
- 中华窦氏网 2009-5-3 0:03:05 窦克全
《竇家莊》竇氏家譜前言及來歷
嘗謂家譜之設是使後世深思人生在世而父母之養育可成人矣。
故繁衍子孫傳宗接代、念祖德宗功子承孫繼,乃後世繼傳不忘矣。
所以凡一姓氏者,為防止支派錯亂,為辨親疏別長幼,雁排有序,
示誌外姻使後世得以溯本求源,則建立家譜其意大矣。而不可忽
也。對先逝者篜嚐不替,對現生者孝悌友愛,對外府互通慶吊。雖
世態屢變,尚有家譜存查,始末瞭然,譜之為用大矣。
考吾竇氏原出於夏後少康,因當時夏朝帝相適有東方諸侯國有窮
氏的首領後羿進攻之難,其相妃正在孕期,從後墻洞中逃回娘家有仍氏,
後生下少康.後來少康長大成人,便聯合各國諸侯起兵,殺死寒浞父子,
恢復夏朝的統治。少康有兩個兒子,少康爲了紀念母親,大兒子杼
繼承王位,次子龍留在有仍氏。少康便賜次子龍以竇為姓氏,迄今
已四千餘年矣。
伏思吾竇氏歷經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諸朝,蔓延各省縣,
戶繁人多,無不一家一祖也。吾祖對於家譜歲有序修,先世遺傳又
經續查,尚知吾先祖由元末遷至河北省大城縣。當時元公是長蘆課
鹽務使,舉家遷此定居,取邨名蓋益莊。
吾二世祖德符公由蓋益莊遷出是明永樂二年即公元一四零四年,
歲次甲申年遷至滄縣東北鄉,竇楊王三姓同居一里,故名同居邨。
後三姓分居,楊王二姓落居邨西即大十字街,吾先祖落居邨東即小
十字街。落戶后,歷經八十六年即明朝弘治三年歲次庚戌年公元一
四九零年,吾五世祖耀宗公為便於生產及生活,帶領子孫又東遷廿
余里渤海西岸蘆葦叢生地帶,依柴草漁利嗮鹽為生。落戶高臺子前
後建房三十六間,取名“竇家莊”。
尚知當時各姓氏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出,是我國移民聖地,
古槐子孫遍神州,槐民足跡遍全球。據文獻記載,從明代洪武三年
一三七零年至永樂十四年一四一六年,共四十六年內,明在洪洞縣
廣濟寺設局駐員,先後共八次。元末戰亂不息,災害頻繁,中原一
帶人煙稀少,園田荒蕪,因冀魯豫皖蘇等省十亡七八,燕王統一中
國后,採納措施,從人煙稠密的山西等地移民,為恢復戰後經濟起
到積極作用。
與民國廿四年,由十七世祖又樵公將吾竇氏家譜續修,即將各院
分立支譜,至今已數十年矣。又值日寇蹂躪中國和國內戰亂,不幸
將總譜遺失。原支譜斷殘更難序修。至一九六三年古歷二月由十八
世祖慶岳公、寶江公、慶鐸公、秉忠公,十九世同卯公、志蕓公、
志培公等四十六人響應族衆要求,急於重修總譜,適值本年水稻豐
收,人心舒暢,即有鼓瑟笙簧之樂,又有慎終追遠之思,於是參考
數日,由同卯公檢笥查櫝翻閱祖遺舊字,忽得譜牒一紙,雖紙有殘
缺而字尚可完對,註有同居三世祖諱和東塋五世祖諱,按譜對塋恰
然相投,吾竇氏族衆聞之莫不喜悅之至。
正當本年正月初旬忽接蓋益莊竇氏長門來函,邀請前往聯繫,由
十八世慶岳公、慶鐸公、秉忠公、松茂公、十九世同卯公、竇鏢公
等八人應邀前往。並在該邨駐留數日,與十七世宗潔公、宗賢公、
十八世汝彬公、汝智公、汝豐公歡聚暢談,遺囑據云探古索今已知
先一世祖帶領二子同時遷來,后各占之籍,以此得知元公為始祖。
於一九九六年公曆二月十三日古歷十二月廿五,由振英公、三人
前往蓋益莊調查,與汝彬公、汝智公、汝豐公暢談吾竇族來歷,執
筆重寫完成可靠之譜。
吾竇氏家族應將各支派分譜按序續修,為總譜打下有利基礎,望
後代子孫切記莫忘,應繼傳序修,為我竇氏家譜萬古流傳,以資慎
終追遠是為序。
於一九八九年有十八世繼興公、十九世同愷公、同幫公接續至十
六世進行調查,續修東西兩院總譜,續至十九世和二十世。
慎終追遠傳萬古
承先啟後著千秋
公元一九九六年農曆九月下旬
公曆十一月十日
二十一世 竇克全 抄錄上傳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