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韦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延陵韋氏專題之卌三——古墓之嘆
已阅:2504 / 回复:1(楼主)
[img]http://[/img][[img]http://[/img]
插图:
作者:云阳逍遥子 (2013/9/20 15:40:40)
回复此贴
延陵韋氏專題之卌三——古墓之嘆
第 1 楼
[img]http://[/img] 古碑之嘆
這塊碑乃明代万历壬午(1612)年所镌,四百年来,此碑原曾豎于丹阳县衙所设驛館內,以供過往官員、士紳們就地觀賞、瞻仰、膜拜,免得蒞丹賓客躬身趕往延陵古鎮,飽受車駕勞頓的遠路顛沛之苦,兼可节省往返时间。后因种种原因,几经腾挪,移至丹阳人民公园内。經數百年風雨磨礪,碑身早已嚴重剝蚀,傷痕累累,倍顯蒼老,然其蘊涵的歷史價值不容低估。更為可貴的是此碑仍不辱使命,繼續默默地銘志着古城的歷史,忠實地記載着雲陽古邑的點點滴滴,向世人追述丹陽的枝枝葉葉,颂扬着先贤韋昭公的不朽功勋。經過了無數次的風霜侵蝕,忍受住难计数的電光石火,熬盡了槍林彈雨的摧殘,躲過了破舊立新的災難,終於挺着殘身衰體,擠進了拨亂反正的新时代。令人費解的是,在舉國骎骎尋古跡,遍地层层搜文物的今天,原來靜靜地矗立在丹陽人民公園裡的韋氏先祖石碑卻不翼而飛,韋氏子孫多次與公園領導、工作人員追索,反復向丹陽市文管部門交涉,結果依然石沉大海,杳無蹤影。這幅照片乃是丹陽日報社殷顯春記者所攝,可謂彌足珍貴。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見過這塊石碑的人多乎哉!但能將其攝入鏡頭,妥為珍藏者卻寥寥無幾。從中更折射出這位年輕后生的遠見卓識,映襯出他非同尋常的社會功德。從目前看來,這塊碩果僅存的古碑已被無知盲流所荼毒,遭到了骨裂形銷的厄運——當然,从大范围方面讲,令人扼腕痛惜,歔欷不已的局面遠不止于這塊石碑這麼簡單,就整个丹陽而言,城鄉內外,全市上下,究竟還有多少文物古跡遭其毒手?更有多少至珍名勝被其毀滅?誰也無法給出答案,豈不是丹陽的悲哀?又賴誰來加以挽救?
萬丈豪情壯九州
——題先賢吳侍中昭公碑
一
列祖何其笃禮先,石碑一堵勒宏篇。
紳民共敘千鈞愛,今古合尊百世賢。
风雨寡情施冷酷,霜花歹毒掣長鞭。
貞銘不解雲陽道,悵別吳山入暮煙。
二
延陵熱土掩風流,毓秀鍾靈艷古坵。
忠骨嶙峋埋碧野,雄風激蕩肅清秋。
青史昭彰銘至德,瓊碑壁立兆箕裘。
千秋遺緒幸猶在,萬丈豪情壯九州。
作者:云阳逍遥子 (2013/9/21 20:00:4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
1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5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韦氏论坛
执行时间:62.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