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廉颇出生在平遥廉庄

    中华廉氏网 2012年4月16日 廉氏家族


 

1.从廉姓起源到廉颇后裔
  《尧都寻根》说:“廉姓是大舜司徒伯益之子大廉之后,有以祖上名字命姓的称廉氏”。《赵国史稿》说:大廉之后,仲潏(yu)的儿子飞廉曾在家乡“霍泰山(今山西霍山)为纠制石椁(guo)”,死后葬于霍泰山下。飞廉的儿子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gao)狼。”成王赏赐给孟增皋狼之地就在今山西离石县境内。笔者以霍山与离石两点之间为直径画圆,确定圈内即是春秋之前廉姓生息繁衍的发源地,中都(今平遥西)就在其中。“三家分晋”后,中都属赵国领土。孟增之后,廉姓一直无出人头地的人物,直到战国时期,廉颇在赵为将,廉氏才登上历史舞台。廉庄在平遥县南面,该村居民80%姓廉,自古以来祭祀廉颇为始祖。廉庄具备廉颇故里的地域条件。
  《探讨》说:“平遥在前不属赵国境域。更不属赵国的上党,之后才属赵国的,所以说,平遥廉庄与廉颇的出生地无关。”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316年,秦军攻赵中都和西阳。”中都即现在的平遥西。《山西历史政区地理》一书“赵国在今山西置县表”中有设“县(邑)”中有中都,“今地望”平遥县。《探讨》凭什么说“平遥在前不属赵国境域”呢?

  2.从《通史》《县志》相关地名
  为了探索到廉颇真正的出生地,笔者以淘汰法顺藤摸瓜,查阅了诸多史料,排除战地,寻找生地。
   ⑴据《泽州府志》记载:“廉颇,赵人,军长平,按据上党民。”
   ⑵金代诗人周昂在诗中写道:“婴儿偃蹇(jian)正堪孩,换得山西老将军。”这里“婴儿”指“赵括”,“山西老将军”指廉颇。综合⑴、⑵,说明廉颇是赵国山西人。
   ⑶《山西通史》记载:“廉颇,稷山人……”
   ⑷查《稷山县志•大事记》记载:“战国,廉颇在今下廉城村东屯兵征战,留有练兵场遗址。今上廉城村,下廉城村的村名,均由此而来。”综合⑶、⑷相互印证,说明廉颇不是“稷山人”。
   ⑸《榆社县志•人物》记载:“廉村,据赵国名将廉颇长于此而得名。”“长于此”绝非“生与此”。
   经上述淘汰,笔者将目光盯住了平遥廉庄。《平遥县志》虽然对廉颇只字未提,但笔者却在廉庄有几项重大发现。
  其一,平遥廉庄廉宗新祠《修补廉宗祠划界碑记》,碑文起首写道:“祖宗有所作于前,而子孙不能承于后”。其含义是:廉姓祖宗有一个超乎常人的大人物,但后人没有能力继承他的权位。这位廉氏祖宗是谁呢?查《山西通史》,战国时期除了廉颇,山西再没有出过廉姓大人物。查阅《汾州府志》、《平遥县志》,春秋至今没有记载廉姓大人物。其二,廉庄现存《廉氏家谱》至今26代,可追溯到元末明初,之前家谱遗失。经调查推断,此家谱始祖廉世洪,元末明初建新词、修堡门兴盛一时,充其量是“富商”而不是官吏,因而州府县志均无记载。但廉世洪之前必定有一个比他更“有所作”的祖先建宗堂、立家谱。

  3.从双耳陶盆到文物古建
  廉庄文物古迹虽然不多,但含金量特高。
⑴2001年,廉庄一位农民发现一陶盆,学名为“甑(zeng)”。廉庄出土的陶盆与《中国陶瓷》第114页图十七的甑对比,除外面划纹有一处不同外,几乎像同出一炉。制作年代为“公元前2310年-1810年”。此甑可以断定廉庄建村在2310年以前,绝非半路起家的以廉姓建村命名的山庄。
⑵廉宗祠。廉宗祠坐东朝西,大门两侧各有一尊青石坐狮。上院内五孔窑一线排开,中三眼是供奉先祖廉颇将军及列祖列宗灵位的正堂。窑前,原有两尊一人多高的石碑,上面刻写着廉颇的功德。上院南侧有圆门,据说,古代家族中有文武状元者才有资格在祠堂修圆门。廉宗祠门前有13层台阶,石狮头上有13个卷毛疙瘩,据平遥张法伟考证,古代“13”是一品大员的标志,可见祠堂始祖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在廉庄,只有廉颇将军配得享用。
⑶廉颇故居——福安堡。廉庄原处高丘,历经两千年河冲雨刷,如今被托在60多米的黄土岭上。“福安堡”是廉颇及其父辈为躲避战乱,保护子孙幸福安康所建,故名福安堡。据传,廉颇就出生在古堡的窑洞里。笔者不知《探讨》作者依据什么得出“在前的两千年当中,福安堡连个廉姓公民都没有”的结论。
⑷廉氏家谱。廉庄《廉氏家谱》现有四册,分别由四户廉姓保存,其中以《世洪家谱》记载年代最长。古代,家谱、族谱是王侯显贵的专利。笔者推测,廉氏家谱应从廉颇为将赵国、光宗耀祖时开始。廉颇去世后,子孙虽无将相名人,但以廉颇威名传世,家谱不会中断。在穷乡僻壤的廉庄,除了廉颇没有第二个人值得族人始编家谱。
  《通志•氏族略》说:“自隋唐以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以簿状。”廉颇身为赵国将军、上卿,具有簿状、家谱毋庸置疑。宋人程祁说:“唐末五代之乱,亡失旧谱,上世次序不可复知。”入宋之后,理学家们倡导“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原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之法”。自宋至民国,家谱编修有增无减。从宋代开始,宗族后裔“各得其所藏诸本”,于是家谱(总谱)的续编就出现了分支,即“支谱”。廉氏家谱顺从大流,不断产生支谱,其后裔也“各得其所藏诸本”,现存《廉氏家谱》早已成了支谱后的支谱了。《廉氏家谱》记载,自廉世洪至今已传25代。廉世洪是廉颇的第几十代后人?该家谱无记载,可惜当时一笔之漏,给世人留下千古之谜。

  4.从秦赵历史到廉颇
  既然廉颇是平遥廉庄人,《平遥县志》为何没有记载呢?
   ⑴廉颇是赵国抗秦急先锋,曾多次大败秦军,秦对其恨之入骨。公元前316年,秦攻取赵中都(平遥西),对廉颇无可奈何,嫁祸其故里廉庄,未尝不可。《平遥县志》没有廉庄,却有比其小的邻村阮廉庄。笔者推测,廉庄遭劫后,阮庄百姓为缅怀廉颇、掩护廉庄,将廉庄村名隐于阮庄之后,通称阮廉庄。“此地无银三百两”,正是廉庄灾难史的写照。
   ⑵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大规模“焚书坑儒”,明令“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敢于以古非今的,诛灭其家族。官员知情不举报者,则与其同罪”(《细说秦汉》)。当时赵中都即使有志记载廉颇的生平履历,也在“皆烧”之列。
⑶千百年来,地方史官循抄旧志,不补漏缺,难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感情操作。廉颇虽功高盖世,因有奔魏、迎楚之事,历代宫廷忌讳,官吏敬畏,无人肯记。周而复始,廉颇在地方史册中被失传漏记也不足为奇。
  历史事件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发展地看。试想,时隔2300多年,当年的晋阳湖早已不复存在;廉庄周边的水沟浅滩早已被冲成60多米深的沟地;村里的古建不知翻修重建了多少遍。现在要想在那古老的土地上找到当年与廉颇直接有关的物证几乎是种奢望。
  正如《平遥县志•人物志》编纂者所称:“从古至今,率有伟人所惜,岁月迁流,文献磨灭,竹简金石,无从考问。”作者正是踏着编纂者的足迹,“求诸残篇,求诸父老,求诸士大夫,求诸山巅水洼,废寺荒丘,得其实迹,参以舆论,列而著之”。廉颇是一位赵国至尊、秦国至恨的历史人物。他大落大起的人生铸就了他大隐大露的历史悬念。有记载的不是廉颇生地,无记载的倒是廉颇故里。这就是尘封2300多年的历史带给我们的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的戏剧性结论。
 《探讨》欲以榆社廉村有上马碑、下马碑、廉颇桥、廉颇墓、饮马池、灵仙庙等证明廉颇出生在廉村。笔者建议《探讨》的作者抽时间翻翻《榆社县志》,多做调查。
  1.《榆社县志•人物》之《功列•周》记:“《史记》‘赵之良将。’榆社属赵,今邑有廉村,以颇得名,意者不生于此则长于此乎?旧志以为榆社人,今因之。”“意者不生于此则长于此乎?”乃设问句,意思是:不知道是生在此还是长在此。《榆社县志•人物》又载:“廉村,据赵国名将廉颇长于此而得名。”“长于此”并非“生于此”。可见,《榆社县志》本身就说明廉颇长于廉村,不是生于廉村。
  2.作为廉颇出生地,至少应当有:廉宗祠堂、廉氏家谱、廉氏后裔,这三项平遥廉庄都具备。据调查,榆社廉村不仅没有廉氏祠堂、廉氏家谱,连一户廉姓后人都没有。这说明,廉村只是廉颇成长过或征战过的地方。
  3.《探讨》欲以廉村有上马碑、下马碑、廉颇桥、廉颇庙、饮马池、灵仙庙等古建筑证明廉颇出生在廉村,是不成立的。查阅古地名史料,周游大河南北,以廉颇命名的村寨、桥梁、庙宇颇多,至于饮马池、上马碑、下马碑更不计其数,没有直接或间接同廉颇出生挂钩的信息,是不能作为廉颇出生地的证据的。
  4.榆社廉村之廉颇墓,与《史记》记载的“死在楚国寿春”相背,不足为信。
那么,又是为什么说廉颇墓在寿春八公山,而非在廉村漳河滩?
   (1)《探讨》说:“廉颇虽客死他乡,寄葬于寿春八公山,三年之后,家人尊重廉颇‘归葬漳河滩’的遗言迁回。此后八公山的廉颇墓就不叫墓了,而叫‘廉古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出奔魏国,后被楚国秘密迎走,死在楚国寿春。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探讨》说:“三年之后,家人尊重廉颇‘归葬漳河滩’的遗言迁回”,更不值一驳。
  据《史记人物新传》称,廉颇死于公元前241年。而据《赵国史稿》称:公元前241年,庞煖率赵、楚、魏、燕、韩的精锐部队攻秦蕞;公元前240年,秦又攻赵;公元前239年,秦派王弟长安君成蛟进攻赵上党;公元前238年,秦继续大举向魏东部进攻;公元前237年,赵派主将庞煖带领大军攻燕;公元前236年,秦以救燕为名,王翦兵出上党,攻取赵国阙与(今山西左权)……廉颇死后,中原大地战火连年,兵荒马乱,廉颇家人怎样从千里之外的寿春,冒着战火硝烟将廉颇尸体运回廉村?
   (2)《榆社县志•人物》记载:“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史载葬于今榆社廉村,有廉颇庙,遗址已没于浊漳河。”这一记载显然与《史记》记载有悖,但却与当地民间传说相吻合。廉村人传说,廉颇在一次战斗中阵亡,敌方将领取下他的首级回营邀功领赏。赵王听说后,十分痛心,遂命工匠打造了一颗金头,派人去给廉颇安上,然后将尸体运到廉村安葬,于是便有了廉村南面山上的廉家坟,从此,这个村就叫廉村了。笔者以为,廉颇率兵在此征战,因有将领战死而误以为是廉颇阵亡,而后,以讹传讹记入《榆社县志》,不足为怪。
   (3)据安徽省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来函称:“廉颇墓,在安徽省寿县(即楚国寿春)城外西北的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西南坡,距县城15华里。当地俗称‘廉古堆’。廉颇墓封土高大,周长200米,高约15米。这里佳木葱郁,风景宜人,墓依山而建,左右峰峦斜出,遥遥相对,形成护卫之势。墓南不远,又有淮水流经,润泽山林,老将军可谓占尽风水,得享天地光华。若廉颇后人将廉颇尸体从八公山风水宝地,迁至榆社廉村,葬于漳河滩,任水淹河冲,不是大逆不道吗?
  笔者是退休干部,工资虽然不高,却儿孙满堂,孝敬尤佳,衣食无忧。笔者乃七旬老朽,之所以奔波考察,一为家乡高平市开发长平古战场旅游做点贡献;二为廉颇将军早日魂归故里。坦率地讲,笔者考察廉颇故里事先没定框架,在整个考察过程中,笔者对廉村的考察及对《榆社县志》的研究,着实费过一番精力,但诸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史实告诉笔者,廉颇不是生在廉村,而是生在廉庄。


分享按钮>>湖南酆氏源流
>>泰国国象公开赛前5轮:侯逸凡暂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