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姓南阳郡望考
- 中华滕氏网 2012年11月25日 编委会
南阳郡、南阳堂,是当今绝大部分滕氏的郡望、堂号,南阳郡后世子孙遍布中华大地。然而,滕氏南阳郡望的由来却令后世许多人感到困惑,有些人把籍贯南阳但却已迁居到东吴的滕修作为滕氏南阳郡望的由来,这显然有些牵强,至于把滕修作为南阳郡滕氏始祖,就更是不妥了。针对这个问题,《华夏滕姓通谱》编委会特别是荣康总编查阅了许多官方史书和滕氏自身谱牒,结合近现代国家考古发现,并曾实地走访南阳等地,终于大体上弄清楚了滕氏南阳郡望的由来,揭开了滕氏南阳郡望这个谜团。
根据现有各方史料,滕氏南阳郡望至少跟滕辇、南阳假(代理)郡守腾、滕修三个人物有关。滕辇、南阳假(代理)郡守腾、滕修,堪称是南阳郡滕氏历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人物:
一、滕辇。滕文公之孙、滕悯公嫡子。滕悯公壮年去世,滕辇因年幼而未居大位,国君由其庶兄滕宁继承。滕宁在位第二年即公元前295年,滕国为宋所灭。滕辇遂遁隐南阳一带,这便是南阳郡滕氏的最初源头。
上述记载见之于《绍兴滕氏家谱》,对此,我们难以完全断定其真实性,但既然是遁隐,那么官方史书是肯定不可能记载也无从知道的,而既然无从考证其真伪,那不妨也就当其是真。何况,绍兴是文化之邦,自大禹巡游到越王勾践到古会稽郡到宋高宗驻跸改名绍兴,一直到当代,其文化一脉相承,已历数千年,而且,绍兴历史上遭遇的战火不多,故一些资料保存比较完整也完全是可能的。
还有一点可以推断,即当时隐居南阳一带的肯定还不止滕辇一人。这是因为,第一,滕辇尚年幼;第二,因为他系先王嫡子,所以肯定还有一些王室随员,只是,这些随员的名字已经无从得知。综上分析,可以说,作为古南阳郡开创时期的滕姓代表性人物,还是非滕辇莫属。
由于当时正值战国诸侯争霸之时,其子孙除了留居南阳外,当还有到附近的强国秦国等地建功立业的。据载,滕国被宋灭亡后,秦国曾经复起“滕与中山二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又被齐国所灭,但当时的滕姓对秦国有感恩心态,有的甚至为秦国效劳也是顺理成章,合乎情理的,何况秦国是第一强国。
二、南阳假(代理)郡守腾(滕)。姓腾(滕),名不详,南阳郡滕氏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使滕姓能够成为南阳郡望的最关键人物。其历史事迹不仅为权威的史书《史记》所记载,也被现代考古所发现。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三年,韩王请为臣。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根据《史记(文白对照本)》的权威解释,其意是:“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韩王向秦请求为臣。十六年(前231年)九月,发兵接受韩国南阳一带土地,派腾代理南阳守,摄理该地政令。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派内史腾带兵攻打韩国,擒获韩王安,把韩国全部土地并入秦国。”
由于滕国王族离开滕国后,为了避祸,在开始时大多用腾姓,所以“假郡守腾”之“腾”即“滕”,这一般是没有异议的。至于“假南阳郡守腾”与“内史腾”是不是同一个人?则有不同看法,更多的看法趋向于认为是同一个人,因为在相近的时间,又是相似的事件,两个“腾”姓高级将领出现的可能性不大,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秦王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南阳土地,任命他为代理郡守,第二年又命令内史腾攻打韩国。(内史是负责京都咸阳事务的官吏,可见始皇帝对腾的器重。)
秦王政在消灭韩国后,又准备攻打楚国,便命腾驻守在南郡。南郡位于南阳郡以南(两郡毗邻)。为了严明法律,他于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发布《南郡守腾文书》(详见湖北云梦考古发现之秦代竹简),在文书中申明为吏之道。由于他的两篇文告富有哲理,对为官为吏都有指导意义,因此,他的属吏谨记心头,竭诚供奉,甚至有人以这两文陪葬,近年来在云梦泽发掘的墓中,便在秦国陆安令名叫喜的人身边发现了这两篇文告(喜应当是腾的属吏)。可见,他的属吏对他的教诲是如此在心,以致至死不渝(由此也更可解释滕氏后裔对南阳郡的情结了)。腾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法令严明,官吏恪尽职守,为秦王政进攻楚国提供了坚实的驻军基地,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将王翦率军灭掉了楚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最终统一天下。
那么,这个“南郡守腾”与前述的“假南阳郡守腾”与“内史腾”是不是同一个人呢?更多的看法也趋向于认为是同一个人,因为在相近的时间,又是相似的事件。换言之,如果他们是三个不同的滕姓,那么对滕姓南阳郡望的形成也没有任何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倒更能说明当时在秦始皇手下滕氏人才之多之盛!
由于韩国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进程中消灭的第一个国家,其震撼意义可想而知!因此,腾堪称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开路先锋!同时腾又是秦在接受韩国南阳后被任命的第一个郡守(虽然当时只是代理),而腾治理下的南阳郡、南郡又堪称模范郡,正因如此,滕(腾)才为当时及以后的世人所熟知,更为滕氏后裔所牢记,这便是后世滕姓以南阳为郡望的最大原因!滕修及其子孙到东吴后却仍以南阳为郡望,当也跟上述显赫的祖先有很大的关系。
归结起来,南阳假郡守滕,至少有以下五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其一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中国始皇帝所器重、赏识。
其二是为当时的官民所膜拜。属吏甚至以其文告陪葬,可见一斑。
其三是为中国第一部权威史书《史记》所明载。司马迁与南阳郡守腾的年代相距不远,何况是这么大的历史事件,所以其记载肯定是正确的。
其四是为世世代代的滕氏后裔所牢记。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特别是因为秦朝短暂,而灭秦的汉朝又长达400多年,使得后世莫知其详,但南阳郡这个名字,却被世世代代的滕氏流传了下来,其知名度甚至与滕州不相上下。
其五是也为现当代国家考古发掘成果所证实。湖北云梦考古发现之秦代竹简《南郡守腾文书》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另外,我们还可以说,滕文公与南阳郡守腾,分别以儒家和法家思想治国、理政,一文一武,都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卓越功勋,不愧为早期滕氏的两个杰出代表!(有一点有必要说明,即秦始皇虽然以残暴著称,但其在兼并六国的长期战争中,却从未有过屠城之役,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根据一些史料推测,南阳郡滕氏曾长期生活在那一带,直到东汉末期北方大乱,才陆续迁徙到南方。不过,由于秦朝统治不久即被汉朝取代,故在秦代风光无限的南阳郡守腾并无直接子孙在汉朝有出类拔萃、见诸史册的,汉朝长达400多年,直到三国时期,滕修由南阳迁居吴国,才以军功见诸史册。
由于南阳郡腾姓郡守姓名不详,其直接子孙也鲜见闻达者,故后世反倒把在南阳郡末期后迁居到东吴的滕修作为南阳郡滕氏的主要代表,由于滕修后裔连续几世皆有佳名,故后来反倒以滕修为南阳郡滕姓始祖。然而,出生于南阳的滕修却始终没有忘记南阳郡,这便是后来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滕姓却自称南阳郡滕姓的主要原因。
【相关史录】《秦汉史?文物考古资料》:1975年底至1976年初,考古人员在湖北云梦县一墓地棺内发现秦代竹简1155支,其中有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四月初二日,南郡守腾颁发给本郡各县道的一篇文告。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情况,全文有十四简,整理后初题为《南郡守腾文书》,后依原简标题名《语书》。
三、滕修。据《晋书》记载:滕修,字显先,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也。初仕吴为将帅,封西鄂侯。孙皓时,代熊睦为广州刺史,甚有威惠,征为执金吾。广州部曲督郭马等为乱,皓以修宿有威惠,为岭表所伏,以为使,持节,都督广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牧以讨之。未克,而(晋)王师伐吴,修率众赴难,至巴丘而皓已降,乃缟素流涕而还。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各送印绶。(晋武帝)诏以安南将军、广州牧,持节,都督如故,封武当侯,加鼓吹,委以南方事。修在南积年,为边夷所附。太康九年(288年)卒。
滕修实际上是古南阳郡末期的人物,但由于其本人及后世连续四世为朝廷重用,故在后世声名甚隆。如果说,南阳假(代理)郡守腾是使滕姓能够成为南阳郡望的最重要人物;那么,滕修是使南阳郡最终被晋代直至当代全国绝大多数滕姓奉为郡望的首要人物,如果没有滕修,那么早期的南阳郡对滕氏而言,基本上也就湮没无闻了!对南阳郡而言,滕修所起的作用虽然只是承前启后,但在整个滕氏发展历史中,滕修所起的作用甚至大于南阳假(代理)郡守腾。
由于古南阳郡早期资料的缺失,所以后世一般视滕修为南阳郡滕氏的主要代表性人物,甚至认为是南阳郡滕氏始祖。本着还原历史,通谱编委会有必要对整个南阳郡历史进行考证,而且如果以后有新的史料发现,还会作进一步的考证。但是,出于习惯,在一般的叙述中,仍以滕修为南阳郡始祖。
【注:为进一步了解南阳郡滕氏历史,获取更多的资料,荣康总编曾于2012年4月专赴河南省南阳市进行考证,然而,走遍可能的去处,均未发现当年南阳郡滕氏的痕迹。目前居住在南阳各地的滕氏,均系后来明清时期从各地迁入的。后进一步查阅当地历史,获悉元末南阳一带义军曾与元兵展开过长期的拉锯战,居民死伤无数,所剩无几,有的整个县仅剩几百人,所以,现在南阳的各姓居民,包括滕姓在内,基本上是明初以后从各地陆续迁徙过去的。】
分享按钮>>考古界发现战国时中山国都城内有大型“商业区”
>>没有父亲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