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古代名人录】安金藏碑文“唐代国公安金藏墓”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27日 安志民录



  【安氏古代名人录】安金藏碑文“唐代国公安金藏墓”
 
  主 题: 关于陕西永寿安驾宫桥(一)  

  关于陕西永寿安驾宫桥 
  安君(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我的祖父安廷材(音)在我小的时候曾给我讲过关于安金藏剖腹救主的故事;后来在我十一、二岁的一个清明,我的父亲带我到先祖安金藏坟前祭拜过,至今我清楚的记得,坟前的碑文是以隶书撰写的“唐代国公安金藏墓”字样。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从小出生、成长于乾县,只有假期很少的时间才会回到老家。后来由于上学、工作的诸多缘由更是很少回到老家。关于对安金藏以及老家的了解是近年来的事情。 
  “唐安金藏、在太常工籍。睿宗为皇嗣。有诬其异谋者。诏来俊臣问状。金藏呼曰。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刺腹。肠出而仆。武后舆至禁中医治。阅夕而苏。后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汝忠也。即诏停狱”。这是中学德育教材中的一段文字,安金藏其人以及其事是显而易见的。 
  “安金藏死后葬于永寿县县城东南十里的安驾宫桥村。据说此地原无村舍,由安金藏的守墓人繁衍成一个数千人的村庄。这个村庄本来无名,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给安金藏上坟而修了行宫之后,才将此村叫安驾宫桥,近代人误叫为安家宫。安金藏墓为圆锥形。南北长11米,东西宽10米,高2.5米。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66年)永寿知县叶廷选为他立的“唐代国公安金藏墓”石碑一通。此碑是赐进士及弟的兵部侍郎兼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所书。1986年,安金藏墓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安金藏墓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朱耀儒先生关于安金藏的一段文字。朱先生是我的同乡前学,其文是可考的。 
  在乾州(乾县、永寿、彬县)城流传着 “安古桥(音)大麻糖”的顺口溜。事实上,在我的记忆中,老家人确实是会做一种被人们称之为“麻糖”的食品,我的祖父就是做“麻糖”的高手。这种做“麻糖”的习俗,只有在春节这样时候才会有,遗憾的是现在村子里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手艺了。 
  “安金藏《旧唐书》卷187上,《新唐书》卷191有传。醴泉坊有“烈士台”, “世传安金藏之居”。 醴泉坊在现在原西安民航机场中部和北部及其东西两侧一带,唐代为著名的粟特胡人聚居地。景龙三年(709年),中宗曾令诸司长官前往醴泉坊观看泼胡乞寒戏表演。 
  我的老家也就是安金藏墓地的所在地,现在人们称之为“双星”或者“永安”的村子,在解放前是西兰交通的要道,我父亲讲他小的时候村中经常有驼队经过。老辈上村中练拳习武的居多,其中民间有号称“拳打陕甘两省”的安振芳(音)最为有名。 
  我想老家著名的食品“麻糖”和“拳师”绝非是一种偶然。 
  众所周知,安金藏原是唐代中亚的安国胡人,由于其父安菩归附了唐朝,因此成为负责宫廷祭祀乐舞的太常寺的乐工,而在当时的长安贵族中流行着食“胡食”的时尚。所以安金藏的后裔有着习武的习俗很显然是一种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而“麻糖”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胡食”也是有据可考的。 
  1981年4月,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啤酒厂在洛阳市南部山清水秀的龙门山修建新厂。一天,人们正准备对一处山壁进行爆破,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浓烟散去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破处竟然有一个山洞,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眼前呈现出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墓。 
  从墓志铭得知,墓主讳菩,字萨,“其先安国(今乌兹别克的布哈拉一带)大首领。破匈奴,衙账百姓归中国。”曾祖讳钵达干,祖讳系利,其父名讳失载。史载“安国,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氏,与康国同族”(《隋书•西域传》),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之布布哈拉,678年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后置安息州。 
  系利英勇善战,体恤百姓,很受将士们的爱戴。可是当时的安国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它隶属于突厥族,每年都要向突厥纳贡。 突厥族野心勃勃,他们屡屡骚扰唐朝边疆,这成为唐朝政府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公元630年,唐朝政府发动了平定突厥的战争。 战场上杀声震天,系利早就不满突厥对安国的残暴统治,他率领部队趁乱归附了唐朝政府。唐朝政府为了奖励系利的忠诚,敕封他为五品定远将军。
   作者:124.66.18.* (2009-5-27 18:48:55)


分享按钮>>【安氏当代名人录】赶大营的先导安文忠
>>【安氏古代名人录】安金藏父亲安菩卒于(6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