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源流】千年古村岱山黄
- 中华黄氏网 2011年11月4日 黄修柳
一、地理位置
岱山黄村就坐落在南昌城东的瑶湖西岸。全村分居三片又合为一体。古时的南房称渡口黄家,中村(土库里)称街上黄家,大房、五房、八房居后村,称旗杆黄家,村子距湖岸约100—200米。2003年以前隶属南昌县尤口乡管辖,后改属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昌东镇管辖。有关资料记载,岱山黄村乃南昌城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自然村之一。本地民间也流传一种说法;先有黄、袁、査、邓,后有吴、李、樊、杨。(袁、查、邓三姓已迁异地)可见本支黄氏是在此地开基最早的氏族。传说古时侯这里曾经是个繁忙的小商埠。外出经商、求学、从水路可达三江五湖,往返十分方便。
瑶湖, 水面达8万余亩;原属抚河水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大包围堤以前与抚河、赣江相通,经鄱阳湖可入长江。瑶湖水面宽广、湖上曾经是风帆点点,船来船往的黄金水道。每年冬日里天鹅、大雁、野鸭结伴而来,湖面上水鸟成群结对。盛夏时蓝天碧水,波光涟漪,燕飞鱼跃,荷莲飘香。
二、源流字辈
本族十四世黄惟寅公于宋徳佑元年(1275年)始修族谱,时任右丞相文天祥还为其作序。在此篇序文中曾写下了“仕不必名世,要之贤良。农不必千钟,要之为本。商不必巨萬,要之廉贾。”和“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名句。从本族老谱记载,萦生浩、浩生璵,始祖璵公来自婺州金华。另据丰城沇江牌楼黄氏族谱记载,沇江黄瑕第八代孙,黄河之子——璵,徙居南昌岱山。丰城开基始祖瑕公亦源出婺州金华,与我岱山黄氏老谱记述璵公来自婺州金华,源流祖地是一致的。但相差8辈,时差相距200余年。始祖璵公,择此鱼鲜水美,泉甘土肥之地开基立业。从此黄氏子孙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已越千年。
始祖——璵公牌位放置原江西黄氏大宗祠(黄家祠),奉为敦睦堂首座。璵生貽—>接下字派是:
仁义礼智,信庭仕重,昌通玉萬,惟復卿以,伯仲叔季,文行忠龙,嘉宾式序,元亨利贞,吉长祥和,修成家乘,祖上增光,性情学问,名教纲常,存心正大,立品端庄,前人孝道,百代留芳。
三、风土人情
璵公岱山派系,以诗礼立门户,以科甲显当时。自唐末以来,宋、明、清、历朝历代,皆人才辈出。曾有庭文之位居台阁,惟寅之策名金殿之说。文探花黄惟寅,武探花黄腾龙,庐墓孝子黄时忠等皆岱山所产,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南昌府志》中均可查证。历代名人雅士众多,此乃我岱山黄氏之榮耀也。
附族谱资料摘录显祖如下:
第7世黄庭文,信乎次子。讳昇、号莲溪。后梁龙德元年(921)生, 后汉乾佑元年(948)进士,后汉授礼部尚书、后周显德元年(954)拜谏议大夫。宋建隆二年(961)奉诏亲临御殿,拜平章事。历仕三朝,集一世之荣。生子一,仕濂。
14世黄惟寅,黄万顷次子。字敬翁、号方塘。宋开庆元年己未科周震炎榜进士。钦点探花及第。任江西兵马鈐辖提幹,曾协同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后归隐岱山。后曾出任白鹿书院山长。
24世孝子黄时忠,傅行长子。百善孝为先。明天启元年十一月十九日黄时忠、字习齋。母胡氏无疾身故,时忠 自悔长年贾于楚监利之戴市。母在生时未尽孝道之责,曾自缢、自溺两欲捐躯以殉未遂。当月二十四日其母安葬后,时忠即傍母而处。一意弃家,惟母是念,上无片瓦之盖,下无半板之乘。穴处露居,风雨不避,寒暑皆然,守墓三载,冻肤裂体全然不顾。天启四年八月,灌城八都二五六图众乡绅将时忠事迹上报县、府及钦差巡抚都察院御史。明。天启六年批转,灌城八都二五六图岱山庐墓孝子黄时忠孝行可嘉。文林郎南昌知县赖萬耀赐红匾【真孝通天】。都察院右检都御使赐匾【孝思维则】,都爷亲批赐银六两,县府赏谷五石。三年守孝期满后,待复本来面目,孝子时忠便出家为僧,捧如意珠,持善缘簿,四处化缘,历尽千辛,募得金银百两。然后全用于修造厚浦桥,广阳桥等公益事业。
25世黄腾龙,允忠长子,字化莆,号霖宇。明万历丙戌进士,武探花及第,先推沔阳衞指挥官,黎源千总;随推福建铜山海防都护。(其他见贤士榜)
千百年来,岱山黄氏,男耕女织,勤劳善良,民风淳朴,礼义为先。村民大都以农为主业,由于地靠瑶湖边,上世纪五十年代抚河改道后,雨水多时患内涝,湖边田地常遭水淹。只要风调雨顺年景好,粮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耕作之余,有的村民挑担子进城做手艺活,如磨剪子、铲菜刀,修锁、补伞(古时油纸伞),尤以补伞为多。在南昌若遇补伞的,十有八九是岱山黄村人。也有村民带上丝网,罩网,起早摸黑下瑶湖捕鱼捞虾卖钱补贴家用。妇女们除养儿育女,操持家务之外,许多人家的女子都会纺纱织布。虽是自己织的布还称其“洋布”。布织好了,隔几天就邀上村里卖布的男人们结伴而行,他们推着独轮车或挑着布篓到南昌去卖布。
俗话说:进山问禁,进村问俗。初一见面,互相恭喜发财。拜年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初一崽、初二郎,初三祭祀做新飨(上一年某家有人过世。为祭祀逝者,摆宴招待亲朋)。初一这天,家家赶早都要放鞭炮,烧香还愿。晚辈给长辈拜年。中村与南房本是一房两支,这两支正月初一上午,隔年交换吊大谱,敲锣打鼓互相拜年、登门祝福!接待的一方还要摆桌子上茶点招待。初二这天一般是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按旧俗正月初三这一天互不拜年,见面只点点头,或说句“改日拜年”。因为这一天是给“鬼”拜年的日子。
岱山黄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要演剧,摆宴,以此纪念传说中的武神黄飞虎。
端午节划龙船是岱山黄村的传统庆典项目。每年五月初一龙船下水,船体装饰一新,船上彩旗飘飘,从初一至初五每天鼓乐齐鸣,十里百村的乡民都会赶来湖边看热闹,龙船沿着瑶湖周边敲锣打鼓,环游一圈,沿湖各村乡民都会放鞭、喝彩,呐喊助威。自日寇侵华战争后,黄村的龙船已有70来年没划了,昔日瑶湖中划龙船的欢乐场面,早已不再。
逢年过节,村子里都会唱上几台戏,生旦净末丑,演员全是本村人,黄村自家办的戏班子。演的是一些诸如《秦香莲》《三妹图》《卖水记》《南瓜记》等等地方剧,尽管行头简单,俗称”三脚班”;年年总唱这些剧目,但村民就是爱看,且
百看不厌。方圆几里邻村的人也会赶来看戏。事实上那些戏文,故事情节也十分打动人心,起到了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五、历史古迹
据长辈们说,古时村子周边曾经有社祭坛、祠堂、庙宇、庵堂、牌坊等古建筑,后村东边曾有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圆同庵,日寇侵华期间被鬼子纵火焚毁。这些古建筑有的被水浸塌,有的年久失修,自然损毁。唯有瑶湖岸边的随方庙已获重建。
随方庙原建于明朝万历年以前,从样式结构来看是一座武神庙。取随方就缘之意,哪方菩萨灵验朝拜哪方。三十年代初曾在此庙内办过几年学堂。1939年下半年日寇侵华期间被几个日本鬼子纵火焚毁。八十年后,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了。这给地方带来了修复文物古迹的契机。为对后人进行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1999岱山黄村人着手筹划重建随方庙。工、农、商、学、兵、还有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公务人员,无论在家的还是在外的黄氏族人,大家都慷慨捐资,同心合力。于2000年(农历庚辰年)按当年的样式,重新建起了这座名声在外的随方庙。庙门外有修柳所呤一楹联:
忆昔日一撮东洋鬼纵火焚古庙,喜今朝六路英雄汉捐资造新宇。
这楹联概括了随方庙的兴衰历史,其目的是让后人永记不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后村的门前塘,亦称黄陂塘。(即现师大院内方荫楼东边的大池塘)池塘里常年储滿水养鱼,村民们都在池塘里洗菜,洗衣、洗澡。大旱之时就用这池塘水灌溉农田。村子里遭火灾时更是消防大水池。后村在清代咸丰三年至光绪四年(1853—1878),25年期间曾遭遇6次火灾,把人心烧寒了,把这地方烧穷了。因此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徙往外地谋生。
在原岱山徐村东北面,(即现江西工程学院东边)有块叫大鱼塘,亦称大神凼的地方。有近50亩面积,属黄村所有,几百年来也一直归岱山黄村所管辖。此地块用作墓地,从第二世祖仁静始,历代许多老祖宗过世后就安息在这里。且从古至今,先后都曾有人在此守候。
六、办校历史
本村近代办学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国民政府的资助下,中村南奎先生任校长,曾借用本村古庙——随方庙,办起了一所保学。当时向上面要来了几位专职教师。课程设置也增加了数学、音乐、自然、地理等新学科。改变了原来只念古文、背古诗、写毛笔字的单调枯燥的私塾类教育模式。直到抗战期间,随方庙被日寇烧毁,学校才被迫停办。
1945年日寇投降后,岱山黄村,杨村两个村子的几位开明绅士和财主领头捐资,捐地,捐物料,在原岱山黄村西面(浮庭九斗),建起了一座公办小学。将原来借用随方庙办起来的保学搬迁至此。据老年人回忆,本村的黄嘉琪,黄祖恩早年先后在自己家中曾办过私塾学校,为本村小孩进行启蒙教育。1956年黄家村子里办起了民办小学。这便是黄家小学的前身。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杨村东面的天花宫内办起了岱山小学。拆分大队后,岱山黄村、杨村、闵吴又分别独立办了几年小学。由于师大征地建新校区,这三所小学又都在2003年全被拆毁。直至2005年这几所小学,外加日新小学的学生全都搬进了新建的东方学校。
七、人文变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接着土地改革划阶级成分,田地多的划地主、富农,接下来是富裕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有道是;人分七等地归公,阶级斗争不放松。地主富农多出的土地分给贫、雇农。实行耕者有其田。1956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土地承包到各家农户,村人均分得6至8分田地。改革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开始实施农业税费改革,至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代会上向全国人民宣告:自2006年始,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农民种田不交公粮。不但如此,且自2007年始,政府按种植面积,给农民发放种植补贴款,每亩100多元。
随着氏族人口的发展,岱山这块祖基地逐渐变得地少人稠,不断有人徙往异乡,以求拓展更大的生活空间。据族谱史料记载,自元代至元二十几年就有16世性卿(字茂孙),本卿(字乐孙),善卿(字亭孙)三兄弟徙往豫章城澹台门外定居。历史上发生过几次人口大迁徙,明代曾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从本族谱牒资料记载,自明代嘉庆年间起,陆续有族人徙往湖北孝感、麻城、监利,湖南岳阳、桃源,四川、重庆等地。尤以徙往湖北监利为多。
为什么后村三房腊月二十五过大年,南房腊月二十六过大年。惟寅三子復德出继惟一,復德,字子顺,号勿齋,任蕲州儒学教授,生子一——诚卿。字开孙、号山塘。元至元十三年生——至正十一年卒(1276——1351)诚卿入赘车塘与胡沂之女婚配,生子六,长以立、字毅夫,次以静、字仁夫,三以任、字道夫,四以元、字晦夫,五以仍、字立夫,六以正、字直夫。诚卿四子以元、字晦夫。(为西房之祖)。诚卿二子以静、字仁夫生伯宁,伯宁生仲初,仲初生叔恭,叔恭生季和(南房之祖),季和夫妇随二个儿子归宗返回岱山,季和娶柘林杨氏生绍文、仲文。绍文、仲文兄弟二人商归岱山。从上述文字中可知,自十六世诚卿入赘车塘,至二十一世仅有季和随儿子绍文、仲文兄弟二人回归岱山,其余至今未回岱山的本族诚卿以下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代,其裔孙人数必定相当可观。
按岱山黄氏族人老传统是每年腊月二十五日过大年,可季和一家回归祖地后,仍保留农历腊月二十六过大年,中村属南房,原来也是二十六日过大年。据老人们说,季和第七代孙式璋,号伯山。为官清廉,待人谦和,德高望重,每到腊月二十五日,后村几房过大年,一些曾受惠于式璋公的族人为表感恩之情,成群结伙给式璋公家里送年货表达心意。式璋公自觉不妥,遂表示今后与后村三房同日同欢庆,中村支随后改成腊月二十五日过大年。但南房支没改,至今仍是腊月二十六日过大年。
明末清初时期,岱山黄氏第二十四世菊忠四子——(五房)志龙,徙居西岗山黄村,生五子,长嘉金,次嘉华,三嘉禄,四嘉举,五嘉福。为岱山黄氏西岗分支。据西岗支和岱山支老一辈人说,西岗山支本属岱山派系,因在解放前岱山黄村人与邻近几个大村常发生械斗,惧怕打人命官司出很多钱,曾随漕溪竹山支一道参修漕溪阁支谱系。但1999年西岗支又返回岱山支参修。
中村三十三世贞荣——长子吉平,次子吉声于清代道光年间徙居二十八都蜀垅村,(进贤前坊新积黄家洲)。170来年,经几代繁衍,至今已发展到几百人。在日寇侵华期间,岱山黄氏还有许多人家因僻战乱散居吉安、余干等地。
1958年大跃进期间,根据上级精神,动员近百人,前往靠近鲤鱼洲、赵家围东南泰丰闸以西开垦农田几百亩。接着调派了队干部和十来户家属前往该地组成了第十三生产队。仍由原籍岱山黄家村管辖。后来发展到30多户。实际上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黄村。由于两地相隔几十公里。管理不便,最终划归滁槎公社赵围大队管辖。
2003年滁槎赵围分支的全部和进贤前坊新积分支的大部族人趁开发昌东的机遇,先后返迁回原籍岱山黄村。
岱山儿郎,志在四方。村上人因念书、或当兵后参加工作,远的在外地,外省,还有的在国外定居。近的在南昌县莲塘镇或南昌市城区。尤其在改革开放后,许多人进城务工经商,赚了钱,买了房,已经是城里的常住居民了。尽管如此,但他们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他们的根在——岱山黄村。现在村子里常住人口2000来人,加上上述这些至今仍与老家保持联系的在外居住的,现有人口总计约5000人左右。
八、村址搬迁
时代在前进,国家要发展。南昌城区的一些高等院校要发展,要扩招。老校园在城区无法拓展,于是十余所大专院校就来到了昌东地区。江西师范大学捷足先登。首先瞄上了我们的老根基岱山黄村这片土地。紧靠瑶湖边,水美鱼儿鲜,地域开阔,风景秀丽。(现师大新校园的东半区就是岱山黄村人祖祖辈辈生活繁衍了一千多年的田园和宅基地。)于是2003年7月我岱山黄村近三分之二房屋被拆迁,并于2004年下半年,搬进了太子殿紫阳大道南面新建的农民公寓一区。剩下的三分之一村民房屋,2009年10月底也被拆,这批拆迁户预计2012年将搬进了太子殿紫阳大道南面新建的农民公寓。
发展是硬道理,有发展就有希望。昌东地区已被规划为南昌市近期发展的新城区——高校园区,未来的大学城。原来偏僻的乡村已变成闹市。泥泞的小路已变成了四季鲜花盛开,平整宽阔的紫阳大道。村里人过去进南昌城要步行近一个小时到江西氨厂,再乘公交车。如今在家门口就可打的或乘公交车进城,不到半小时就可达市中心——八一广场。
2002年前过瑶湖去麻丘,就靠一条破旧的渡船,吱吱呀呀摇着撸儿,花上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彼岸。2003在瑶湖上架起了一座双向8车道车道的瑶湖大桥,直通麻丘上到高速公路。有了瑶湖大桥。我们的家乡,昌东地区就成了省会南昌的东大门。
瑶湖西岸建成了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大型水上运动中心和水上娱乐城。2011年10月16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此隆重举行。2015年南昌第一条“地铁”也将通达瑶湖岸边。整个瑶湖周边全面开发规划已着手实施。几年后,瑶湖东北面将建起一座大飞机制造厂。一架架银鹰将从瑶湖岸边展翅飞向蓝天!
岱山黄村人由于拆迁失地,眼前存在一些困难,但岱山黄氏族人用发展眼光看待一切;深明大义,不计私利;审时度势,顾全大局,求稳定,促和谐。坚定不移地相信党和政府。对未来充满希望。发展是硬道理,与时俱进,岱山黄氏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撰稿:黄修柳(岱山黄氏黄璵公三十八世裔孙)
分享按钮>>各省市与会代表认真做大会记录
>>各位宗亲及对窦氏文化关注和支持的亲朋好友请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