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生平考
- 中华虞氏网 2012年9月19日 万家姓
公元558年,虞世南1岁,虞世南出生,其外祖父除晋陵太守
姚思廉《陈书/孔奂传》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外祖父孙孔奂)除晋陵太守。
公元560年,虞世南3岁,父虞荔除太子中庶子,侍太子读书,寻领大著作、东扬扬州二州大中正。
姚思廉《陈书/虞荔传》高祖崩,文帝嗣位(560年),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读书。寻领大著作、东扬扬州二州大中正,庶子如故。
公元561年,虞世南4岁,是年父虞荔卒,扶柩还乡。
姚思廉《陈书/虞荔传》天嘉二年(561年)卒,时年五十九。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公元563年,虞世南6岁,在乡服阕中,虞寄自闽归。是年,虞寄被文帝诏还朝。
(姚思廉《陈书/卷三》)(天嘉五年,563年)冬十一月丁亥,以左卫将军程灵洗为中护军。己丑,章昭达破陈宝应于建安,擒宝应、留异,送京师,晋安郡平。
《虞世南传》天嘉中,荔卒,世南尚幼,哀毁殆不胜丧。陈文帝知其二子博学,每遣中使至其家将护之。及服阕,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服阕之后不可能马上受召,因当时虞世南才6岁。
《虞世南传》寄陷于陈宝应,在闽、越中,世南虽除丧,犹布衣蔬食。至太建末(太建十四年),宝应破,寄还,方令世南释布食肉。——此条史料似有误,宝应破,当在天嘉五年,距太建末约有二十五年左右。
(姚思廉《陈书/虞寄传》)文帝(在位时间:560-566)寻敕都督章昭达以理发遣,令寄还朝(当在563年自闽归后)。及至,即日引见,谓寄曰:“管宁无恙?”其慰劳之怀若此。寻兼散骑常侍,聘齐,寄辞老疾,不行,除国子博士。顷之,又表求解职归乡里,文帝优旨报答,许其东还。仍除东扬州别驾,寄又以疾辞。
公元569年,虞世南12岁,高宗征授虞寄,不就。
(姚思廉《陈书/虞寄传》)高宗(太建元年,569年)即位,征授扬州治中及尚书左丞,并不就。乃除东中郎建安王谘议,加戎昭将军,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
公元570年,虞世南13岁,求学于吴郡顾野王。
《虞世南传》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
姚思廉《陈书/卷三十》顾野王: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縡,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馀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虞世南受学于顾野王,当在陈都建业,亦当在顾野王迁国子博士后,即太建二年(570)后。
公元576年,虞世南19岁,虞寄加太中大夫。
姚思廉《陈书/虞寄传》太建八年(576年),加太中大夫,将军如故。
《虞世南传》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又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
姚思廉《陈书/卷二十六》徐陵:天嘉初,除太府卿。四年,迁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其年加侍中,馀并如故。七年,领国子祭酒、南徐州大中正。以公事免侍中、仆射。寻加侍中,给扶,又除领军将军。八年,加翊右将军太子詹事,置佐史。俄迁右光禄大夫,馀并如故。十年,重为领军将军。寻迁安右将军、丹阳尹。十三年,为中书监,领太子詹事,给鼓吹一部,侍中、将军、右光禄、中正如故。陵以年老累表求致仕,高宗亦优礼之,乃诏将作为造大斋,令陵就第摄事。后主即位,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馀如故。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
公元577年,虞世南20岁,外祖父迁职。是年,表弟孔绍安出生。
(姚思廉《陈书/孔奂传》)太建九年(577年),迁侍中、中书令、领左骁骑将军、扬、东扬、豊三州大中正。
(姚思廉《陈书/孔奂传》)姚思廉《陈书/孔奂传》太建九年(577年)。同年,孔绍安出生(虞世南表弟,孔子第三十三代孙)
公元579年,虞世南22岁,虞寄卒,外祖父孔奂转太常卿
(姚思廉《陈书/虞寄传》)太建十一年卒(579年),时年七十。
(姚思廉《陈书/孔奂传》)太建十一年(579年),转太常卿,侍中、中正并如故。
公元581年,虞世南24岁,师顾野王卒。
姚思廉《陈书/卷三十》(太建)十三年(顾野王)卒,时年六十三。
公元582年,虞世南25岁,外祖父孔奂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姚思廉《陈书/孔奂传》太建十四年(582年),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前军将军,未拜,改领弘范宫卫尉。
公元583年,虞世南26岁,除西阳王友。是年,外祖父孔奂卒,师徐陵卒。
姚思廉《陈书/孔奂传》(虞世南外祖父)至德元年卒(583年),时年七十。
姚思廉《陈书/卷二十六》至德元年(徐陵)卒,时年七十七。
《虞世南传》至德初(583年),除西阳王友。
公元589年,虞世南32岁,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官通直郎。
魏征《隋书/卷二》(开皇九年,陈灭,589年)十二月甲子……诏太常牛弘、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秘书丞姚察、通直郎虞世基等议定作乐。
李延寿《北史/卷十一》(开皇九年)十二月甲子,诏太常卿牛弘、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秘书丞姚察、通直郎虞世基等议定乐。
《虞世南传》陈灭(589年),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公元591年,虞世南34岁,时表弟孔绍安亦在京兆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孔绍安,越州山阴人,陈吏部尚书奂之子。少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十三(591年),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鄠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叹异之。绍新尝谓世南曰:“本朝沦陷,分从湮灭,但见此弟,窃谓家族不亡矣!”
公元601年,虞世南44岁,兄虞世基奉诏创制雅乐歌辞。
魏征《隋书·乐志》仁寿元年(601年),诏牛弘、柳顾言、许善心、虞世基、蔡徵等创制雅乐歌辞。
公元602年,虞世南45岁,兄虞世基奉诏修五礼。
魏征《隋书/卷二》(仁寿二年,602年)十月,诏曰:“礼之为用,时义大矣。黄琮苍璧,降天地之神,粢盛牲食,展宗庙之敬,正父子君臣之序,明婚姻丧纪之节。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安上治人,莫善于礼。自区宇乱离,绵历年代,王道衰而变风作,微言绝而大义乖,与代推移,其弊日甚。至于四时郊祀之节文,五服麻葛之隆杀,是非异说,踳驳殊途,致使圣教凋讹,轻重无准。朕祗承天命,抚临生人,当洗涤之时,属干戈之代,克定祸乱,先运武功,删正彝典,日不暇给。今四海乂安,五戎勿用,理宜弘风训俗,导德齐礼,缀往圣之旧章,兴先王之茂则。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尚书右仆射、邳国公苏威,吏部尚书、奇章公牛弘,内史侍郎薛道衡,秘书丞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著作郎王劭,或任居端揆,博达古今,或器推令望,学综经史,委以裁缉,实允佥议。可并修定五礼。”
公元605年,虞世南48岁,累授秘书郎,与虞绰、庾自直共撰《长洲玉镜》
《虞世南传》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
魏征《隋书/卷七十六》大业初(605年),(虞绰)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秘书郎虞世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
魏征《隋书/卷五十七》炀帝嗣位(大业初年),(薛道衡)转番州刺史。岁馀,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将至,当以秘书监待之。”
刘昫等《旧唐书/卷四十五》大业元年,炀帝始制诏吏部尚书牛弘、工部尚书宇文恺、兼内史侍郎虞世基、给事郎许善心、仪曹郎袁朗等宪章古则,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吏,章服皆有等差。(与隋书有出入)
公元606年,虞世南49岁,兄虚世基参与制定舆服,同年七月隋炀帝三子薨于行宫,世基为哀册文。
魏征《隋书/卷三》大业二年(606年)二月丙戌,诏尚书令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大将军宇文恺、内史侍郎虞世基、礼部侍郎许善心制定舆服。
魏征《隋书/卷五十九》大业二年(606)年七月癸丑朔二十三日,皇太子(炀三子)薨于行宫……诏内史侍郎虞世基为哀册文。
公元607年,虞世南50岁
魏征《隋书/卷七十一》大业三年,炀帝避暑汾阳宫,代州长史柳铨、司马崔宝山上其(陶模)状,付有司将加褒赏,会虞世基奏格而止。
公元615年,虞世南58岁,兄虞世基随隋炀帝北巡狩猎。
李延寿《北史/卷十一》十一年,帝北巡狩,始毕率骑数十万围帝于雁门,诏(裴)矩与虞世基宿朝堂以待顾问。及围解,从至东都。
公元616年,虞世南59岁,兄虞世基随帝至江都,世基及袁充等劝帝赴丹阳。
魏征《隋书/卷??》(大业)十二年(616年),帝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谏请还京师,安兆庶。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乃出之。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多劝帝幸丹阳。
公元618年,虞世南61岁,官隋内史侍郎。其表弟孔绍安官监察御史。是年,虞世基被宇文化及诛。
魏征《隋书/卷??》(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乐定。秘书监、奇章县公牛弘,秘书丞、北绛郡公姚察,通直散骑常侍、虞部侍郎许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仪同三司、东宫学士饶阳伯刘臻等奏曰:“臣闻蕢桴土鼓,由来斯尚,雷出地奋,著自《易经》。邃古帝王,经邦驭物,揖让而临天下者,祀乐之谓也。秦焚经典,乐书亡缺,爰至汉兴,始加鸠采,祖述增广,缉成朝宪。魏、晋相承,更加论讨,沿革之宜,备于故实。永嘉之后,九服崩离,燕、石、苻、姚,遁据华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衽,无复微管之功。前言往式,于斯而尽。金陵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规,粲然更备,与内原隔绝,三百年于兹矣。伏惟明圣膺期,会昌在运。今南征所获梁、陈乐人,及晋、宋旗章,宛然俱至。曩代所不服者,今悉服之,前朝所未得者,今悉得之。化洽功成,于是乎在。臣等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为一代正乐,具在本司。”——此奏当在上旬,随后遭宇文化及之乱。
魏征《隋书/卷五》(义宁二年,618年)三月丙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太上皇于江都宫,右御卫将军独孤盛死之。齐王暕,赵王杲,燕王倓,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行右翊卫大将军宇文协,金紫光禄大夫、内史侍郎虞世基,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裴蕴,通议大夫、行给事郎许善心皆遇害。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隋大业末(618年),(孔绍安)为监察御史。
《虞世南传》及至隋灭,宇文化及弑逆之际,世基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化及不纳,因哀毁骨立,时人称焉。
虞世南62岁,被宇文化及掳至聊城,窦建德败宇文化及。并陷于窦建德。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武德二年(619年)二月丁酉,窦建德攻宇文化及于聊城,斩之,传首突厥。
虞世南63岁,伪授黄门侍郎。
《虞世南传》从化及至聊城,又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武德)三年(620年)春正月……建德僣称夏王。
虞世南64岁,窦建德败,归于秦王,授秦王记室参军事。十月入文学馆。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武德四年)五月己未,秦王大破窦建德之众于武牢,擒建德。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百一》武德初(当在武德四年窦建德败后,即公元621年后),隐太子与秦王、齐王相倾,争致名臣以自助。……秦王有友于志宁、记室参军事房玄龄、虞世南、颜思鲁、谘议参军事窦纶、萧景、兵曹杜如晦、铠曹褚遂良、士曹戴胄……
苏冕《唐会要》武德四年十月。秦王既平天下。乃锐意经籍。於宫城之西。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於是以僚属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元龄……记室参军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号曰十八学士。写真图藏之书府。用彰礼贤之重也。诸学士食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阁下。每日引见。讨论文典。得入馆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虞世南65岁,与裴矩撰《凶吉书仪》,同年表弟孔绍安卒。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武德五年(622年),(裴矩)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太子詹事。令与虞世南撰《吉凶书仪》,参按故实,甚合礼度,为学者所称,至今行之。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孔绍安)寻诏撰《梁史》,未成而卒(622年)。
公元626年,虞世南69岁,入宏文馆。八月,高宗传位太宗。
苏冕《唐会要》(武德)九年三月。改为宏文馆。至其年九月。太宗初即位。大阐文教。於宏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於殿侧置宏文馆。精选天下贤良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文义。商量政事。或至夜分方罢。
苏冕《唐会要》武德九年八月八日。(高宗)传位(太宗)。称太上皇。
公元627年,虞世南70岁,太宗设弘文学馆。与魏徵等改《秦王破阵曲》为《七德》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贞观元年)及(太宗)即位,又于正殿之左,置弘文学馆,精选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各以本官兼署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召勋贤三品已上子孙,为弘文馆学士。——疑《旧唐书》弘文学馆即是《唐会要》中宏文馆,。
苏冕《唐会要》贞观元年敕。见在京官文武职事五品已上子。有学书。及有书性者。听于馆内学书。其书法内出。其年有二十四人入馆。敕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
刘昫等《旧唐书/卷二十八》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
虞世南71岁,祖孝孙定雅乐,为贞观六年虞世南等人填写乐词的前期工作。
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十》贞观二年(628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乐章。
虞世南72岁,虞世南与褚亮等人为碑铭,纪功业。
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十》(贞观三年)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来奔。癸未,杜如晦以疾辞位,许之。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戎阵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伯药、褚亮、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之碑铭,以纪功业。
虞世南73岁,授秘书少监。同僚杜如晦卒,虞世南受诏写碑文。
苏冕《唐会要》贞观四年十一月。复置(秘书少监)一员。以虞世南为之。刘昫等《旧唐书/卷六十六》贞观四年,(杜如晦)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手诏著作郎虞世南曰:“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奄从物化,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文也。”虞世南74岁,康者国献师子兽,虞世南受诏作赋。参与编撰《群书政要》。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百一》贞观五年,(康者国)遂请臣。太宗曰:“朕恶取虚名,害百姓;且康臣我,缓急当同其忧。师行万里,宁朕志邪?”却不受。俄又遣使献师子兽,帝珍其远,命秘书监虞世南作赋。
苏冕《唐会要》贞观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秘书监魏徵。撰《群书政要》。上之。太宗欲览前王得失。爰自六经。讫于诸子。上始五帝。下尽晋年。徵与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始成凡五十卷。
虞世南75岁,与褚亮等作雅词,以合雅乐。
(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十》)贞观六年(632年),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此词(按:《豫和》、《太和》等太庙祭祀祷词),今行用。
(吴兢《贞观政要/卷二》)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贞观)六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
虞世南76岁,迁秘书监,赐永兴县子。同年,戴胄卒,诏虞世南撰为碑文。
(吴兢《贞观政要/卷二》)贞观七年(633年),累迁秘书监,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虞世南传》七年,(秘书少监)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
(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贞观)七年(戴胄)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诏虞世南撰为碑文。
苏冕《唐会要》(贞观)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上谓侍臣曰。朕因暇日。每与秘书监虞世南商量今古。朕一言之善。虞世南未尝不悅。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尝戏作艳诗。世南进表谏曰。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轻薄成俗。非为国之利。赐令继和。辄申狂简。而今之後。更有斯文。继之以死。请不奉诏旨。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因顾谓世南曰。朕更有此诗。卿能死否。世南曰。臣闻诗者。动天地。感鬼神。上以风化下。下以俗承上。故季札听诗。而知国之兴废。盛衰之道。实基于兹。臣虽愚诚。原不奉诏。
虞世南77岁,天有异象,虞世南答太宗之问。
(吴兢《贞观政要/卷十》)贞观八年(634年),有彗星见于南方,长六丈,经百馀日乃灭。太宗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虞世南对曰:“昔齐景公时彗星见,公问晏子。晏子对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星为公戒耳!’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星没。陛下若德政不修,虽麟凤数见,终是无益。但使朝无阙政,百姓安乐,虽有灾变,何损於德?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大,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逸,若能终始如一,彗见未足为忧。”太宗曰:“吾之理国,良无景公之过,但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颇有自矜之意,此吾之过也。上天见变,良为是乎?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於此,不觉惕焉震惧!”魏徵进曰:“臣闻自古帝王未有无灾变者,但能修德,灾变自销。陛下因有天变,遂能戒惧,反覆思量,深自克责,虽有此变,必不为灾也。”(刘昫等《旧唐书/卷??》)贞观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星孛于虚、危,历于玄枵,凡十一日而灭。太宗谓侍臣曰:“是何妖也?”虞世南对曰:“齐景公时,有彗星。晏子对曰:‘公穿池畏不深,筑台恐不高,行刑恐不重,是以彗为诫耳。’景公惧而修德,十六日而星灭。臣闻若德政不修,麟凤数见,无所补也;苟政教无阙,虽有灾愆,何损于时。伏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矜大,勿以太平日久而骄逸,慎终如始,彗何足忧。”帝深嘉之。(同《贞观政要》事)——按《新唐书》:八年,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多大水。
(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十七》)贞观八年七月七日,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太宗问秘书监虞世南曰:“是何灾异?”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而问焉。对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出次,祝币以礼焉。’晋侯从之,卒亦无害。汉文帝九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文帝出令,郡国无来献,施惠于天下,远近欢洽,亦不为灾。后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座。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经市入庙。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亦不足怪也。唯修德可以消变。”
虞世南78岁,唐高祖晏驾。康国又贡狮子,虞世南受命为赋。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贞观九年,(康国)又遣使贡狮子,太宗嘉其远至,命秘书监虞世南为之赋,自此朝贡岁至。
苏冕《唐会要》贞观九年七月。献狮子。太宗嘉其远来。使秘书监虞世南为之赋。十一月。又献金桃银桃。诏令植於苑囿。
苏冕《唐会要》贞观九年五月六日(高祖)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年七十。其年十月庚寅。葬献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哀册文。秘书监虞世南撰。谥册文。
吴兢《贞观政要/卷二》及高祖晏驾(635年),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顇,久替万机,文武百寮,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
虞世南81岁,授银青光禄大夫,禄赐防阁,并同京官职事。是年,卒于夏五月壬申。
刘昫等《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二年,638年)夏五月壬申,银青光禄大夫、永兴县公虞世南卒。
《虞世南传》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閤视京官职事者。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苏冕《唐会要》赠礼部尚书永兴县公虞世南。贞观十二年十一月敕。虞世南学综古今。行笃终始。至孝忠直。事多宏益。易名之典。抑有旧章。前虽谥懿。未尽其美。可谥曰文懿。
分享按钮>>练溪村2000原村民重返祠堂闹端午
>>虞世南后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