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走进韶关市乳源县大布镇高厅村

    中华侯氏网 2014年12月26日 侯亚群撰写


    侯屋村位于韶关市乳源县大布镇英明村委,由高厅、大巷、九门口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都姓侯。这是一个坐落在海拔600米的岭南小盆地的古老村庄,有550多年历史。侯屋村,以前亦叫侯屋营,旧时的侯屋营包括文姓水坑头村等。现侯屋村有140多户,800多人。

    高厅村距大布墟镇0.5公里,有60多户,400多人,占整个侯屋村的一半人,分为上厅、中厅、下厅、桥头、瓦厂5个小组。从省道S258线转入一条水泥路面(2010年8月修建),经过世为桥(1988年,高厅村民侯世为捐资2.4万元修建的)、英明小学旧校门、英明大队旧屋场、陂头潭、停车场(2014年5月修建),在一颗高大的古树(牛茎霜树)前面就是高厅村。村里现在建了很多新房子,都是楼房,上世纪80年代前的老房子,原村落基本没有人住。原村落有三个进村大门,分别是上大门(东门,对着大巷)、下大门(南门,左则是九门口)、北大门(北门,对着西寨山),西大门没有建。里面还有祠堂护门6个门,其中向南的一个叫新大门。

    旧村落北面即背夫(客家人的村落一般后面都有背夫山或者岭岗,大都种有树木竹等)以前有很多高大的古树木,有结闹树、牛茎香树、冬青树、苦练树等,现仅存17棵树,其中有几棵是上百年的古树,包括2棵枳椇树(书名称果实为万寿果,客家话叫结闹树,属落叶乔木,秋天结果,冬天树叶掉下来,它喜欢阳光。结闹子为肉质,肥大,曲扭像鸡爪,黄褐色或青黄色,味甜,稍带涩味,酒香扑鼻。果实在“霜降”前后成熟,经霜后的结闹“果实”,肉质鲜嫩,甘甜如饴,涩味消失,令人回味无穷,小时候我们常吃)、一棵弯腰的牛茎香树(我们以前经过爬上该树去玩,三四个人坐上该树,听说以前是直的树,被大布风吹斜了,后来人们爬得多啦,该树才慢慢躬着背、弯着腰向上长,弯腰的牛茎香古树似乎在诉说着高厅村的起落历史)。村西面是大布河,东面是大巷、九门口村,南面是水稻田。村前南面有一个半月形水塘,水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水塘边是菜地,一条水渠从下大门的右边沿水塘饶着走,转了北西南回到东面直奔农田。村前右边有2个禾坪,一个大禾坪、一个陂头禾坪,禾坪是旧时用于晒谷、晒花生等用的,大树头用来乘凉和其它活动。

    现高厅村祠堂分为三进,清远市阳山县江英镇英阳侯屋族谱上记载高厅村祠堂:乳源县大布高厅村祖堂,正针艮山坤加寅申度吉分金,上栋高三丈六、檐口二丈七、托楼棚中栋坪天子壁、下栋至祖堂高二丈七,富斗大门。上为最高的上厅,该厅分为二层,高12米,是当时方圆百里最高的建筑物、最高的厅堂,所以村叫高厅村。中为较大的中厅,下为最小的下厅,中厅与下厅的东则有三层的楼棚,高9米,楼棚下向东方面是新大大门。三进之间有2个天井,分别是上天井和中天井,是用来平时通风采光,雨天分流雨水的。祠堂周边共有内门6个,外门9个,其中紧靠中厅新大门是红白喜事人们必经的大门。

    大门分2层,外层顶呈拱型,高约3米,里层是木门,高约2米左右,大门上方是一个方型门窗。据说大门原来有一副对联:高地流芳家声远、厅耸和睦福泽长。大门前面是一块空地,叫大门坪,左边是一条约2米高的围墙,墙里有里大外小的枪孔,是用来对付外来敌人的。大门坪地面以前是细石块铺成,现在是水泥地面,呈三角形,一条水渠由东北向西南萦绕而过,东北角有一个用青石凿成的有槽长方行凹型石座,外面用水泥包住连着地面,是旧时用来打白糍的,旧时里或者那家人有红白喜事,人门都喜欢打白糍,白糍是用糯米蒸熟后,然后把糯米饭抬到这里,放到凹石里面,两个年轻的男子面对面用双手举起木锥轮留打下去,将糯米饭打成浆,然后从凹石里取出,再用手捏成鸡蛋大的圆行白糍,可油炸、可蒸煮着吃,凹石里面还有一小孔,是用来排水的。水渠宽约0.5米,高0.6米,渠两边及面是是用青石块铺成,中间有二块大青石作为石板连起路来,供人们行走。在大门前有四块笔杆石(又叫旗杆石、文官石,旧时考取了功名的贡生举人进士等才可以立这杆子,当地叫文官石,在大布洞方圆百里仅高厅村、下张村、企石村3个村有文官石),高约1.5米,两块石板相距0.4米,每块石板中间有一四方孔,两孔之间穿有一木条,木条中间树有一条高五六米的木条,木条顶上有楣幡,是村里有人考功名后所立以表功德,鼓励后代。据说那是清朝贡生侯广元(侯金帮)树的。靠北面的2块文官石一块完好,一块掉了一截。靠南门的2块文官石,仅存石脚,据说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2月两洞大斗时因战败被毁,村中也变成一片废墟。

    进了新大门,即过了楼棚前面还有一个门,门对面是天井,左手是下厅,下厅有2根直径约40厘米的红色圆行木柱,柱中间是可拆下的两扇大门;右手是中厅,中厅由4根约50厘米的圆形木柱顶着瓦面,悬挂着的一块书写着很有气势的“藤桂阑芳”红色木牌匾,字体苍劲有力,据说是清朝名士侯金明先生书写的。过了中厅,上面是上厅。村祠堂为三进式,坐北向南,泥砖瓦屋。各进祠内墙上方均悬挂古朴典雅的朱红色木质,上厅原来有雕刻非常精美的牌匾和先祖神位,可惜的是“文革”期间,牌匾等被拆掉烧毁,现仅存留一块两边雕有龙花纹,中间由右到左雕刻 “上谷堂”三个横向字体,整个祠堂有待进行修缮和保护。

    高厅村是一座深藏高山盆地之中的古村落,已有550年的建村历史。按照地理风水的讲法是船型,后说是金龟浮水面型。当时只修建三个门,不和气,据说是天井一块青石断啦。大巷村也有类次的青石爆断,造成村民不够富裕。

    据载:村始迁祖侯林保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从乳源县洛阳白竹村迁大布开基,先到坪山居住,然后到大巷住(有老厅为证),迄今生息繁衍22代人。村民耕读成风,人文蔚起。村祠堂和笔杆石曾记录了村里人材辈出的情况,如侯广元、侯金明、侯维雀、侯世钦、侯新、侯雍、侯世兴等,均为该村人才佼佼者。解放以来,村里人受先辈勤学影响,尊师重教,好学蔚然成风,迄今走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达数十人,他们在邑内外各地发展,有所建树,如侯世为、侯天友、侯世优、侯世长、侯亚群、侯建松等。

    高厅村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出原旧村址范围,现在原老屋村基本无人住,都搬出旧村外围的新屋居住。

                            (侯亚群)

 


分享按钮>>【侯氏文化古迹】韶关市乳源侯姓迁移线路
>>【侯氏网新闻】“南天一人”——侯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