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氏网新闻】古村落里的姓氏景观
- 中华苍氏网 2013年2月22日 网络
日前,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姓氏书,将中华民族的主要姓氏陈、李、何、王、张等分别出书,围绕着一个个姓氏,讲述这些姓氏的代表性聚居地,聚居地的起源,历代名人等等。其中,《姓氏书·李姓》《姓氏书·陈姓》两书分别选取了我市永嘉县楠溪江畔的著名古村落苍坡、芙蓉作为典型的李姓、陈姓聚落地,重点铺开描述其姓氏人文景观,引起了我市读者的浓厚兴趣。
前日,策划此套丛书的北京紫图图书公司的汪小姐告知,苍坡、芙蓉既是楠溪江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也是典型的姓氏聚落地,其双重色彩很是引人探奇,为此,他们派出了三位文字记者和一位摄影记者深入两个村子,进行采访撰写,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了两个来月。
翻开图文并茂、装帧别致的《姓氏书·李姓》,全书大半篇幅是讲苍坡李姓。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姓,李姓共有1亿多人口,该书从李姓的代表性聚居区苍坡古村说起,介绍了古村苍坡的历史,全村“文房四宝”寓意的规划布局,村中典型的民居民宅如水月堂,代表性建筑设施如仁济庙、接弟阁、望兄亭,苍坡李姓的历史人物、民风民俗、宗族文化。以苍坡李姓为点,在书的下半部分,李姓人文景观拓展开去,覆盖到李姓的历史名人如唐太宗李世民与诗人李白,李氏的起源,全国其他主要的李姓聚居村落,李姓名人胜迹等,从而组合成李姓的方方面面。
《姓氏书·陈姓》同样以大部分篇幅介绍了芙蓉古村的“七星八斗”规划布局,芙蓉村陈姓的古民居民宅如陈氏宗祠、司马大宅第、将军屋、芙蓉书院,芙蓉村的进士、京官与名人,如抗元英雄陈虞之、“十八金带”,村里的民风民俗如留田、纱面、麦饼以及宗族文化,村落经济等等。书的后半部分是拥有6500万人口的“中华第五大姓”陈姓的起源、陈姓的历史名人、陈姓名人胜迹旅游地与中国姓氏文化等。
作为如今书市上的一大卖点,人文地理书一直层出不穷。而从姓氏角度切入,以姓氏为线,以姓氏聚居地为点串联的人文地理书,无疑角度新颖,颇具有趣味性,也契合了当前方兴未艾的姓氏文化热。同姓的读者翻开各自的姓氏书,随着文化风情迎面而来的,也许还有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令人生发探祖寻宗的念头。细读两书,可以看出,在苍坡、芙蓉的姓氏人文景观被浓墨重彩地描述的背后,我市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畔的古村落正在成为图书市场挖潜的一座宝库。
苍坡村苍姓来源
苍坡村的始祖名叫李岑,他是李唐王朝的后裔,按照苍坡李氏宗谱上的话来说,就是“迁唐宗室之苗裔,金枝玉叶之贵胄也”。当年,唐宁宗封他的儿子为长沙王,后来,其子孙迁居到福建长溪县的赤岸镇。那时候,赤岸是一个海边小镇,因为有红色的山石和海岸而得名。唐贞观十二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就是在这里登陆的。
在唐末的那场混战中,李岑和他另外4个兄弟(大哥李超,三弟李越,四弟李仑,五弟李昆)开始背井离乡,去寻找一个可以避开战乱的幸福家园。
公元909年,李氏5兄弟从海边出发,一路朝着浙江温州那边的深山中走去。过了温州,跨过滔滔的瓯江,就是永嘉县了。这里自古以来被称为“东南邹鲁”、“溪山邹鲁”,是一个人文蔚起的地方。另外,北雁荡山的绵绵青山成为她的天然屏障,清澈的楠溪江是她赖以生存的血脉。对于厌倦了漂泊的人们来说,这里无疑是一片可以长治久安的乐土。
那时的楠溪江远没有现在热闹,生活在楠溪江畔的居民并不是很多。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平静的山水中,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五代十国的混战打破了中国原来的政治格局,也打破了楠溪江特有的宁静。一时间,外来人口纷纷涌入,在群山脚下的那些田野上,出现了许多陌生人家。这些人里,就包括从福建长溪来的李氏兄弟。
没有人知道这兄弟5人为什么到达楠溪江之后分散开来了。人们只知道,他们各自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其中,李超到了枫林镇附近的汤岙,李岑到了当时被称为利仁里的埭上,李仑到了离苍坡(那时还叫苍墩)不远的港头村,李昆到了楠溪江上游的蓬溪村。而他们的三弟李越则沿着楠溪江一直往前走,将自己的居住地安排在台州黄岩的李家山。一直到现在,这5个村庄的人相遇时,还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毕竟在很早以前,他们曾经是一家人啊。
到了后周显德二年,李岑带着自己的家眷搬到了楠溪江中游地区的苍墩村(也就是以后的苍坡村)。
芙蓉村陈氏来源
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可以说是唐末大动荡的中心地带。作为生在乱世的草民,他们惟一的出路就在于一个“逃”字。芙蓉村的始祖陈忠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开始出逃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824年,居住在开封的陈忠开始和许多人一样,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南方。
在陈忠的心中,南方虽然偏远,但也会是一片可以安身立命的乐土。这位舜帝的后裔,当他走到现在温州的瑞安市的时候,几乎看到了大海的身影。对于来自中原地区的人来说,大海无疑是一种致命的诱惑,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家安在离温州城不远的瑞安。那个地方叫长桥。
陈忠和他的子孙在温州的瑞安过上了几年平静的生活。但是,唐朝末年的战乱又一次将他们过安稳日子的念头打破,三世祖陈宜实为了躲避战争,从瑞安迁居到了福建的长溪。到公元904年,九世祖陈拱从长溪迁居到楠溪江的芙蓉峰下时,唐朝末年的战乱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接下来开始的那段历史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之一———“五代十国”。大小的统治者粉墨登场,激烈角逐。整个社会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兵燹不断。
然而,躲在楠溪江深山中的芙蓉村人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他们的九世祖陈拱当年之所以选择芙蓉峰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正是为了给子孙们寻找到一片可以与世无争的净土。厌倦了兵火和战乱,芙蓉峰脚下的那片蛙声激起了他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据芙蓉村《陈氏宗谱》记载:“唐末,为避乱世,有陈氏夫妇,从永嘉县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见此地前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岩,三龙抢珠,四水归塘,于是筑屋定居。”
所谓的“横腰带水”,指的是芙蓉峰往前不远的楠溪江,犹如一条玉做的腰带,伸展在群山前面。在古人的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江水,还象征着一条朝廷大官才有的腰带,居住此处,后人必定能做大官。所谓“纱帽岩”,是指背后芙蓉峰三峰的西崖,形状酷似一顶乌纱帽,因此又被称为纱帽岩,这无疑也是风水宝地的象征。其实腰带也罢,纱帽也罢,芙蓉村真正的繁荣得力于楠溪江温和的气候、芙蓉峰前平坦的良田,以及陈氏祖先给子孙后代订立的亦耕亦读的治家之方。
(以上分别摘自《姓氏书·李姓》《姓氏书·陈姓》,有删节)
分享按钮>>【苍氏网新闻】湖民曾在玄武湖生息300年
>>【侯氏网新闻】侯晓春任中共广安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