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氏家谱源流】堵氏姓氏渊源

    中华堵氏网 2013年3月8日 万家姓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乐官堵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堵人,氏西周初期乐官中的一种,专职演奏编钟或编磬。

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小胥凡为堵,全为肆。凡编钟编磬,各十六枚,半悬之在一虡,谓之堵,全陈之在一虡,谓之肆。”

西周礼仪中,全套编钟编磬各十六只一起悬挂起来演奏,称为“虡”,只演奏一半,即编钟编磬各八只,或只演奏编钟,或只演奏编磬,称之为“堵”,演奏难度要比全套更难,其演奏乐师即称“堵人”、“堵师”。

在堵人、堵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堵人氏、堵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堵氏、师氏该支堵氏正确读音作shé(ㄕㄜ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大夫洩寇,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初期郑国有大夫洩寇,是当时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被称为“三良”。因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方城),所以世人又称其为洩伯、洩堵寇、堵叔。

在洩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洩堵氏、泄堵氏,例如在春秋时期的周襄王姬郑十二年(郑文公姬踕三十三年,公元前640年),率郑国大军征伐滑国的著名大将军泄堵俞弥(泄堵寇),就是洩寇的后裔;其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堵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堵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上大夫堵汝父,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堵汝氏,曾在历史上讹称“堵师氏”,还因此衍派出堵氏和师氏两支族人。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褚师段,宋共公子石,食采于褚。其后可师号褚师,后因氏焉。又有褚师比。‘堵’亦姓也,郑有堵汝父。但作‘堵师’,则恐字有讹。”

在汉朝学者刘向整理《战国策》时,也曾提出“堵师”作为姓氏之误,然历史上确有曾以“堵师”为姓氏者,源出堵汝父与子师仆的联军。

实际上,张澍在稡集补注本辑《世本》时曾有记载:“郑简公三年冬十月,尉止、司臣、堵汝父、侯晋、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国人攻之,杀尉止、子师仆。”

郑简公姬嘉,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十七任君主,周简王姬夷七年(公元前565年)即位,执政时间长达三十六年。

郑简公即位之初,起用了公子驷(姬騑)为上卿,而姬騑原来就与尉止(掌管治安的大夫)有争执,他曾禁止尉止拥有私人车辆和军队,因此要废黜其车。尉止知道后,就与姬騑争吵起来。姬騑则利用权力压抑尉止道:“尔车非礼也!”遂迫使尉止献出其车。后来,姬騑又改革制度,严格控制贵族们拥有田产的数量,因此司臣、堵汝父、侯晋、子师仆、司齐等人“皆丧田焉”。故而,尉止联合这五个贵族群体,准备要反抗。

当时是姬騑当国主政,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姬嘉)为司徒。在周简王姬夷九年(郑简公三年,公元前563年)农历10月5日早上,尉止、司臣(掌管王朝排班的大夫)、侯晋(掌管官员考核的大夫)、堵汝父(掌管北方地区的军政大夫)、子师仆(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大夫)、司齐(掌管王室财政的大夫)等人率自己的家丁们突然攻入执政上卿们所在的西宫,乘乱杀了姬騑、子国、子耳三位上卿,并将郑简公劫持前往北宫。由于司徒姬嘉早一步得到了消息,因此避开而未遭殃。

姬騑的儿子公子西闻知动乱发生,当即率家丁冲入宫中平叛,动乱的五族挟持郑简公避入北宫内,公子西则把守在北宫外。后来,子西还因此受赠了一付盔甲(当时成套的盔甲是非常昂贵的)。这次动乱发生后,郑简公的臣子、妻妾们纷纷逃避,宫中器皿多有丢失和毁坏。

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子产)知道消息后,立即关闭城门,控制各个衙门,封闭府库,令官员们躲藏起来。在完成所有守备工作后,率军成列而后出,他指挥兵车十七乘,群起攻击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司齐等人所把守的北宫,姬嘉等人也率领国人前来相助,一举攻克北宫并杀了尉止、子师仆,那些家丁们尽死,公孙侨救出了郑简公。

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内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暴乱。司臣、堵汝父、侯晋、子师仆、司齐们劫持了国君,血洗朝廷,当政三卿死于一朝。在这次暴乱中,“郑国七穆”中的“三穆”即驷氏(姬騑及子西)、国氏(子国及子产)、良氏(子耳)是被攻击的主要对象,而引发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由姬騑(子驷)个人所造成的。

动乱失败后,参与动乱的侯晋逃奔晋国,堵汝父、司臣、尉翩、司齐等人则逃奔宋国。

在堵汝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堵汝氏、堵女氏、汝堵氏、女堵氏等,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堵氏、汝氏,该支堵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堵敖,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堵敖,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均王称号,出自楚国君主楚堵敖,亦称楚熊堵、楚杜敖、楚庄敖。

“堵”,在古代楚国就是“盈、满”之意,“敖”就是“长、大”之意,“堵敖”,就是“长子、嫡长、无与相争”之意。

在史书中记载:“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息侯请楚伐蔡。楚出兵,败蔡师于莘,俘蔡哀侯。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誉息妫之美。楚文王遂访问息国,受到息侯接待,乘机灭息,以息妫归。后息妫生熊艰(堵敖)、熊頵(成王)。”

楚堵敖就是熊艰(熊均),是楚文王熊赀之子。楚文王逝世后熊艰继位,仍然执行父亲制定的富国强兵之策,积极逐鹿中原。史书记载:“楚堵敖元~三年(公元前674~前672年),楚为逐鹿中原,加强车兵。楚国中上层贵族亦开始以车、马入葬。楚申公彭宇卒,葬于申县近郊。随葬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物六百四十四件。”

史书上还记载楚堵敖刚愎自用,容不得兄弟。在周惠王姬阆五年(楚庄敖五年,公元前672年),欲杀自己的亲弟弟熊恽,熊恽得讯奔亡至随国,随后借姬姓随国人之助,悄悄潜回弑杀了熊艰,然后自立为楚王,是为楚成王。

但从当时楚国实际情况分析,按史籍《左传·庄公十四年》中的记载,楚文王灭息虏息妫归是在楚文王十年(公元前680年),故而息妫所生熊艰、熊恽兄弟两人当时均很年幼。所谓“堵敖欲杀其弟熊恽”,当非真实,而应当是楚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结果,即企图推翻堵敖的贵族集团失败后逃到了随国,借助随国力量而获胜的。因而,熊恽是依靠政变手段夺得王位的。楚国大夫屈原后来在《天问》中所描述的所谓“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反映的就是这种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历史真相。

这说明,楚堵敖实际在位时间为三年,即位时年仅六岁,被杀之时也不过九岁。而当时楚国国内政局动荡,他根本就无所作为。

周惠王姬阆六年(楚成王元年,公元前671年),熊恽继位,是为楚成王。楚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年幼之童,军政大权皆掌握在令尹子元手里。从史籍《左传》等所记载的子元之行为来看,子元就是倒堵敖、立熊恽的主要策划者,故而在楚成王立后,即以其为令尹,主持楚国大政。

子元,楚文王之弟,曾助楚文王四处扩张,因此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楚文王逝世后,他对楚文王的夫人息妫极其无礼,这在史籍《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有记载:“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说明这个子元竟在楚成王母宫室的一侧自建馆舍,然后振铃铎,跳‘万’舞,惑以淫乱。由于文夫人泣诉反对才停止。接着,子元又仓促起兵进攻郑国,而郑文公姬踕“县门不发,楚言而出”,给他来个不予理睬,子元疑有伏兵,紧接着中原姬姓诸国组成联军来增援郑国,子元害怕,便慌忙退兵。

子元回来后变本加厉,公然住进王宫,企图挑逗文夫人。当时斗射师予以谏阻,反被囚禁。如此种种,引得楚国他人大为不满,因此到了周惠王十三年(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申公斗班怒杀子元,子元内乱遂平。楚成王即位前后时经十余年,政局动荡不安,楚武王、楚文王开创的王业曾一度受到削弱。

显然,楚庄敖的被轼以及楚成王的即位,都是令尹子元为满足自己的权欲而一手策划的政变过程,“积极逐鹿中原”的实际上是令尹子元。

楚庄敖被轼杀后,其家族之人种便以先王名号为称谓,世称“堵敖”,多为楚国掌政重臣,其后代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即称堵敖、杜敖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堵氏、敖氏、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堵氏读音作dù(ㄉㄨˋ)。

本书按:

诸多姓氏专著指认芈姓堵氏为楚堵敖熊艰之后,而楚堵敖被杀之时也不过年才九岁,何来后裔?难道古人的生理发育、生育机能比今人强许多?

因此,本书将其以“堵敖”之号为堵氏、敖氏者,明确为非楚堵敖之系,而是后世以“堵敖”为称号的楚国一系列辅政大夫之后裔子孙,这样可靠一些。

 


分享按钮>>【赵氏网新闻】赵泉山让“大红袍”红京城
>>【堵氏家谱源流】福全镇部分姓氏考录:钱氏、金氏、孟氏、邵氏、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