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画篆刻。先得陈廉等启蒙,继得大千弟子林中行指授,后又得费新我等指点。其作品先后在合肥、南京、北京、深圳、日本、新加坡展出。多次参加各种书画大赛并获奖。1983年曾举办个展,获“金石丹青两绝艺”之赞誉。全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为其再展题写了新的展标。其书画诗文曾在《朶云》、《黄山日报》、《内蒙古日报》、《安徽吟坛》上发表。系休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黄山市新安书画社一二三届理事、海阳书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淮海书法艺术学校导师、黄山市书协名誉理事、美协会员、《东方文化艺术报》特邀记者。
其作品擅长于中国画、水彩画、简笔线描画。作品多描绘千岛湖一带风光,尚自然,取山川之灵气,寄情寓意,善于思,得于悟,勤于作。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求新,画面苍秀、清新,情境交融,简笔线描画得益于宋时石恪、梁楷等诸家,取法于中外众多名家。
简笔线描画形简括而意蕴丰富,情趣盎然,笔法刚劲、简洁。现任浙江省严州书画社副社长、建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有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并参展获奖,多有报刊专文报道。
传略作品入编十多部美术大辞典和书画集。出版绘画专著六部《课堂简笔画》、《简笔画技法与运用》、《儿童简笔画技巧》、《简笔画人物画法》、《简笔画动物画法》、《简笔画风景静物画法》,得到美术教育家、画家的好评,并被赞为“为当今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开拓新路,影响甚大。”
1948年就读于洪达学校,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文艺干校。现为松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邵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宝庆印社社长。
曾任邵阳市群艺馆美术专干、邵阳市书法家副主席兼秘书长;1987~1995年曾执教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邵阳分校。其版画工整细腻,先后参加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和全国农村生活美展。书法从何绍基、郭沫若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行草遵劲俊逸,印章布局奇肆,刀法苍深;国画写意花卉,笔墨浓重豪放,色彩素雅,颇多逸趣。
其作品多次发表于或全国性报刊杂志,或参加展览镌于碑林,或藏于博馆,1993年曾以《涂玉书篆刻选辑》在香港《砖玉集》书画印学杂志发表,1996年入选澳门《东方杯》观摩展暨《中国水墨画篆刻展》赴台北展出,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篆刻名家作品荟萃》传略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篆刻家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宁都县独立团排长、连长,江西军区独立师副营长,红一军团教导营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晋西独立支队营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一二旅第五十四团团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汾东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十九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第四十四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第一八五师师长。参加过著名的上党、太原、临汾、平津和进军西北、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西康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1年7月19日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工农干部学校校长、支队长,交通队队长、政治协理员。参加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干事,山西沁县干部团团长,太南军分区政治委员。当时太南军分区独立团每个连队只有几支枪,涂锡道办起了兵工厂,每天能造三、五支步枪,五十枚手榴弹。这件事让彭德怀知道了,彭德怀听取了他的汇报,办起了黄崖洞兵工厂。后任太西地委军事部部长,第一二九师卫生部模范医院政委,八路军卫生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三大队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校长,东北军区军工部驻辽东办事处政治委员,沈阳兵工总厂厂长,东北人民政府军工局副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缴获了四零火箭筒和火箭弹,彭德怀派人速送回国,交给涂锡道仿造。彭德怀给他打电话:我们就是要用敌人之矛攻敌人之盾。涂锡道认为仿制四零火箭筒和火箭弹难在没有经费,他跑到北京,在会场上找到薄一波,薄一波拨了经费,涂锡道组织第五十二兵工厂成功仿造了四零火箭筒和火箭弹。彭德怀对他说:我代表志愿军官兵谢谢你,谢谢兵工厂的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斗部队发明了用六零迫击炮和八二迫击炮发射爆破筒和发射捆着炸药包的爆破筒。涂锡道经过调研,组织第五十二兵工厂成功研制了加长的六零迫击炮弹和八二迫击炮弹解决了捆炸药包、送爆破筒的难点。彭德怀看了射击表演,立即决定大量生产,装备部队。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苏联给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是旧物资或剩余物资,按新产品计价,一枚旧卡秋莎火箭弹折合四两黄金。1952年涂锡道到朝鲜向彭德怀汇报,决心研制生产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得到彭德怀的支持。回国时,遇车祸,多处受伤。在涂锡道的领导下,第52兵工厂研制出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中国的卡秋莎火箭炮炮弹和射程稍小于苏式卡秋莎,但射击、精密度和起爆效果优于苏式,且轻便灵巧。彭德怀看了试验后,高兴地拉着涂锡道的手说:看了我们中国式的卡秋莎,令人解气。后升任军委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
1955年9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89年4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